鄂州金刚石刀具加工业困中求变
图为:湖北昌利超硬材料公司近年来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南科技大学、郑州三磨研究所等单位联手,研发的金刚石系列产品质量与销售增长率均居国内同行前列,并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图为1月12日公司员工在加工金刚石产品。(视界网 叶雁翅 摄)
走进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磨山超硬材料公司,近500平方米的厂房空无一人,只见数十台金刚石压机整齐排列。“被环保督查叫停后,这种情况已持续4个多月。”翟小琴是这家公司负责人。和她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当地百余家中小企业老板:一方面环保督查趋严,另一方面鄂州被选址建设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用地日益吃紧。
何去何从?在历经35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后,鄂州金刚石刀具加工行业面临艰难抉择。
环保压力促行业升级
“不是原材料主产地,也不在产品主销地,两代鄂州人硬是从夹缝中蹚出一条路来。”鄂州市金刚石刀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晓光说:“最辉煌时,全市生产的刀头和锯片占了全国九成市场。”
任晓光创办的鄂州市蓝光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现已做到20台压机规模,也在封停之列。“鄂州金刚石刀具加工行业的发展几经沉浮,如今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2018年鄂州市环保局整治“散乱污”企业,位于主城区凤凰街道的15家金刚石刀具加工企业被断电关停。
任晓光称,类似居住区、办公区和加工区在一起的“三合一作坊”当然在整改之列。但近年来,行业内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技术,粉尘、噪音等已不再是难题,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布局分散这一弊端则迫切需要解决。
燕矶镇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刀具加工第一镇”。驱车穿行镇里,处处可见与金刚石有关的大小招牌,作坊式加工车间随处可见,这些中小企业大都被当地政府贴了封条。“真正有一定规模的仅10余家,并没有形成集约效应,与多年形成的品牌地位不相匹配。”一位镇政府负责人说,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导致环保、安全隐患逐年增多。
目前,全镇只有金锋、昌利和迈泰3家企业仍在生产,都在督查前通过了环评和安检。在金锋公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终于看到忙碌不停的生产车间。这家占地30亩、有100多名员工的企业近两年已投入近百万元增配环保设备。
旧规划赶不上新变化
从金锋公司办公区放眼望去,可见航空都市区安置小区的一栋栋在建楼房正在“长高”。这是以鄂州机场为主体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配套工程之一,即将启建的机场恰好处于燕矶镇境内。
1月16日,鄂州民用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通过。此前不久,鄂州市政府发布的工作报告称,2019年内将启建机场核心区10平方公里空港经济产业园,并将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飞机改装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导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这意味着越是靠近机场核心区,规划用地越要谨慎!”燕矶镇党委书记曹晖说。
任晓光透露,本世纪初,政府部门曾在燕矶镇规划建设“金刚石刀具十里长廊”,占地约2000亩。高峰时,全镇从事金刚石生意的大小作坊、企业约400家,后经市场淘汰,逐步减少。然而,经多年发展,受大量非金刚石企业挤占,这个规划已不能满足产业品质提升的需求,个别金刚石企业不得不到周边地区谋求拓展。像富力机电等企业已迁至长江对岸的浠水县散花工业园。
相对而言,金刚石刀具行业占地面积大,税收贡献却不突出,每亩占地产出比偏低。走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坦言,这一行业起步门槛不高,竞争激烈,利润很薄,甚至一些小企业多年来没有纳过税。
记者从刚出版的《鄂州市金刚石行业志》上看到,到2018年底,全市共计200多家金刚石工具加工企业,年产值30亿元左右。
做精做强是未来方向
2019年初,鄂州金刚石行业协会年会召开期间,上百名企业负责人联名呼吁政府部门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规划产业用地,将金刚石产业园规划纳入鄂州航空新城规划。
应邀参会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段隆臣说,金刚石刀具加工既是具有广阔市场的行业,在鄂州也有多年的品牌沉淀,各方应协力帮助整个行业攻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产业持续健康成长。2018年,鄂州市金刚石刀具加工行业中13家企业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成立“湖北新型超硬材料创新中心”,研发高精尖产品。
事实上,和金锋等公司一样正常生产的,还有附近鄂城新区内30多家金刚石刀具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以湖北鄂信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前些年陆续迁入新建的产业园区,抱团发展,态势良好。”鄂州市金刚石刀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严陶说。“只要条件合适,我也愿意搬入园区发展。”金锋公司总经理严春银称,尽管公司近10年建厂已先后投入数千万元,但着眼长远,进入产业园区发展肯定更有利。
多年来,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一直名列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鄂州市工商联一位负责人称,现在市区两级都很重视金刚石刀具加工这一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正着手研究未来发展规划,主要方向是做精做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