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谷生物城新药研发“百舸争流” 一批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长江日报  2019-03-04 10:20:54

光谷生物城新药研发“百舸争流” 一批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人福医药集团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    通讯员王磊 摄

  1996年11月19日,长江日报记者采写报道《牛黄体外培育在汉获得成功》,这是湖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制的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

  2018年底,来自中国光谷生物城的最新数据:近400个新药在研,26个重磅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22年沧海桑田。作为两组数据的见证人,长江日报记者尤为感奋。

  光谷生物城新药研发百舸争流的迅猛态势是如何形成的?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光谷生物城探访了几家药企,试图通过“解剖麻雀”寻找答案。

  中源协和:这里的土壤适合企业生长

  中源协和是一家总部在天津的上市公司,是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也是迄今为止沪深两市唯一一家以细胞治疗相关研发及产业化为主的主板企业,2017年将除天津之外最重要的华中区域性细胞制备中心(中源协和华中总部)落户在光谷生物城,2018年开始正式运营。

  谈及落户武汉的原因,光谷中源协和年轻的CEO姚惟琦说,湖北是医疗资源大省,武汉九省通衢,光谷生物城在中国、在国际上地位都非常高,所以想把这里作为产业的第二总部,把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研发、产业化和新药申报的全部程序都挪到武汉来。

  企业刚进来时,得到了东湖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厂房选址、政策的倾斜,特别是资源上的嫁接,所有的申报流程都有绿色通道,节省了宝贵的研发时间。

  姚惟琦觉得东湖高新区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意识非常强,政府工作人员更多地为企业考虑,遇到很多事,只要到生物办去问一下,他们总会为我们找到解决办法的。从药品的研发、生产、申报、临床应用一系列流程的各个管理部门,都让企业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企业生长。湖北省内实力雄厚的大型三甲医院数量众多、创新能力强、研发思路开阔,是从天津过来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汉密顿生物:这里的集群效应让企业受益

  武汉汉密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做干细胞新药,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的项目有:用于治疗亚急性期脑梗塞的干细胞药物,用于治疗卵巢早衰的干细胞药物,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干细胞药物,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干细胞药物。

  公司创始人武栋成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McMaster(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胞治疗相关研究10余年,2009年带着专利技术回国。武栋成看中的是生物城的集群效应。

  武栋成注意到,生物城聚集了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各行业都有,政府配套也好。作为新药研发企业,不可能自己做所有事,还需要别人帮忙分担,生物城的优势是有共享研发平台、有各种配套设施与机构、有聚集效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钱德平介绍,生物城除了要给创业者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还着重建设了许多平台和比较完备的协作体系,包括新药研发联盟、生物研究院、省市药监部门直接入驻等,打通新药研发链条,承担研发中间诸多环节,如研究测序、蛋白分析、临床样品制备等,降低研发成本,节省研发时间。

  这些平台和聚集效应,让武栋成们受益匪浅。

  人福医药:这里的人才政策让产业化加速

  在光谷进入临床试验的26个一类新药中,龙头企业人福医药集团就占了6个。事实上,该公司目前有近10个一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公司正在推进的研发项目超过200个,2018年获得了13个美国ANDA文号,位居全国第一。该公司有一个是全球首创的一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PUDK-HGF),是一个基因治疗药物,该产品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主要用于肢体动脉闭塞症、肢体静息痛和缺血性溃疡等严重血管疾病。从Ⅱ期临床看,该产品疗效令人振奋,可避免脉管炎患者截肢。

  该产品原创是人福医药首席科学家吴祖泽院士。2010年,人福医药将吴院士项目引进到武汉,通过多年攻关,将一个实验室成果变成了可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目前圆满完成了Ⅱ期临床,已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该成果在2017年跟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重大成果一起名列“2017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人福医药集团医药研究院院长沈洁深有感触地说,公司是光谷政策创新的受益者,如“3551光谷人才计划”、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黄金十条”,给企业很多帮助。公司有两个通过FDA的国际化工厂,主要技术人才都是通过“3551光谷人才计划”从美国引进的,公司通过该计划共引进人才近30人,政府每人奖励100万元。(长江日报记者陈志远 田巧萍 通讯员崔翠 王磊)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