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武汉制造与质量好代名词的德国制造,实现两次历史碰撞。
1984年11月,德国机械工程师格里希出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他以德国制造的严格管理治厂,生成 “质量风暴”席卷武汉乃至全国。用这种方式,德国制造实现对武汉造的质量启蒙。
2018年10月19日, 世界顶级三大政府质量奖之一“欧洲质量奖”颁奖,武汉企业长飞公司问鼎。镌刻有“西门子”等德国制造的欧洲质量奖迎来首个中国企业,这家企业来自武汉。这一次,武汉制造与德国制造同站质量之巅。
从质量跟跑到并跑,武汉造向世界先进制造追赶,跨越40年。
当今,武汉站在了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今年经济发展之首。踏上质量接力的新征程,回首从格里希治厂到长飞问鼎欧洲质量奖,可获启示。
启示一
质量生命
这一理念要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人身上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格里希获“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洋厂长”治厂故事被重新提起。
每天,这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带上游标卡尺、吸铁石、白手套逐个车间巡查——卡尺检测零件精度,吸铁石用来检查机器里有没有掉铁渣,白手套检查机器是否被脏物污染。
为质量拼命,在当时是稀缺的精神追求。
格里希治厂前后,在青岛,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带头用大锤怒砸76台有缺陷的冰箱;在杭州,愤怒的杭州人点起大火,5000多双来自温州的假冒劣质鞋子被付之一炬。
格里希治厂,把视质量为生命的追求铭刻在武汉人的记忆里。同期,张瑞敏砸冰箱的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武汉与中国一起,进入质量时代。
世界质量发展史中,质量追求融入人的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德国人以一丝不苟的性格闻名。翻阅历史,这种性格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制造从劣到优的百年塑造。
19世纪初,德国制造处于偷学、仿造阶段,是劣质产品的标志。当时,英国要求所有德国进口的产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区别英国本土制造的优质产品。知耻而后勇,历经百年,德国制造成为精准、可靠、高品质的代名词,质量必需的精神要素也铸就德国人的性格。
格里希治厂为武汉贡献了“质量就是生命”的认识启蒙,从认识到实践,武汉造的质量精神铸造,还在路上。
2015年底,武汉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启动之前,向全社会发布“卓越源于质量”的城市质量精神,立志要“让质量成为城市的旗帜”。
启示二
质量要与创新结合不断提升
才能有永恒的竞争力
格里希治厂两年,武柴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出口东南亚7国,创汇超过百万美元。同期,“红山花”电扇、“莺歌”电视机、“荷花”洗衣机等一批武汉造以质取胜,风云市场。当时,武汉经济当仁不让,城市实力跻身国内前茅。
然而,这段辉煌未能持续。变成一道思考题常被提起。
世界质量发展史,类似教训其实一直在上演。
2018年“全国质量月”期间,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受邀来汉登上“武汉质量公益大讲堂”。周云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考察,看到他非常尊重的企业——柯达。当时他有一个梦想:什么时候海尔能像柯达一样,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没想到,不到10年,在时代的浪潮里,柯达、摩托罗拉等一批以质量优良驰名的世界品牌纷纷倒掉。
质量专家说,没有不老的产业,更没有不老的产品,质量这个基石,要与创新结合,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启示三
向品牌提升
质量才能产生更大效益
长飞问鼎欧洲质量奖后半个月,总部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局捧回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武汉市质量强市办负责人说,这些年来,武汉市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质量,目前有23家单位荣获湖北省政府长江质量奖和提名,中国质量奖及提名数在国内城市排名靠前。
2018年11月23日,在格里希的家乡,他的家人回忆起老人“质量先生”的荣耀,感慨地说:“中国制造现在成了质量好的代名词。”
武汉是制造业大市,经济总量已经连续4年突破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在哪里?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就开始进入品牌消费时代。统计数据表明,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仅为3%,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50%的销售额。
武汉市质量强市办负责人介绍,品牌是国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强市也是品牌强市。“当武汉造能铸就一个个闪亮的品牌时,就能为高质量发展照亮前路。”(长江日报记者唐煜 刘睿彻 通讯员胡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