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黄石:五大转型促五城建设 聚力高质量发展

2018-12-26 13:37:1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黄石:五大转型促五城建设 聚力高质量发展

图为:半城山色半城湖

  站在新时代回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黄石,这座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激荡起扬鞭催马的澎湃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在不断求索中升华。一路筚路蓝缕,一路砥砺奋进,不断转型跨越,不负韶光铿锵绽放,不断迎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必将成为全国发展鸿篇巨制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转型生动样本。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为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共黄石市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功能转型、空间转型、生态转型、动能转型,把黄石打造成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

  “高质量发展是黄石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立足黄石市情实际,牢牢把握事关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问题,紧扣‘五城’目标,坚定不移‘五大转型’,突破制约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障碍,努力实现黄石高质量发展。”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掷地有声。

黄石:五大转型促五城建设 聚力高质量发展

图为:创新活力之城

  A 动能转型 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创新,是黄石转型发展的核心动能。

  9月19日,黄石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正式吹响打造创新活力之城、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冲锋号角。

  市委书记董卫民表示,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创新、改革、开放,释放强劲动能,黄石正激发出新一轮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链”融合,把创新植入每个支柱产业

  “要推进‘三链’融合,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真正把创新植入每一个支柱产业!”董卫民说。

  技改的本质就是创新。今年,黄石以力度空前的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迈向中高端,让老树发新芽,换来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一批重头技改项目正在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为企业注入勃勃生机:新冶钢30亿元炼铁产能置换项目、武汉重冶24亿元大型汽车零部件铸造生产线项目、华中铜业10.48亿元高精度钢板带箔项目、宝钢50亿元120万吨彩涂镀锌薄板项目……据统计,黄石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08个,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

  黄石推进十大产业研究院、十大工程技术中心、十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模具钢等产业研究院5家。全市27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东贝、新冶钢、三丰智能等29家企业登上湖北名牌榜,数量仅次于武汉和襄阳。

  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势企业迅速成长。芳通药业自主研发的皂素清洁生产项目成为国内示范,东贝压缩机单个品牌产销量世界第一,劲牌保健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据统计,该市已有20多个产品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2018年,黄石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负责人任主任、10余个政府部门一把手任委员的黄石市创新促进委员会;出台服务创新发展的“黄金十条”,设立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每年拿出8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工建设黄石科技城和科创大楼,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化学药物、板带新材料、模具等产业研究院建设。

  营造营商环境,激发改革活力

  眼下,“黄石优化营商环境60条”带着浓浓暖意,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暖冬行动”推向高潮。

  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率先在全省进行“先建后验”改革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平均78天减少至6天,平均缩短90%以上。“先建后验”“三十七证合一”“一个号码管服务”等体制机制不断改革,让黄石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如今在黄石,只要拿到了土地、规划、环评等三个要件,其他审批实行企业承诺、过程监管、事后验收,一般只要一周就可以开工建设,大幅度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

  2015年以来,黄石每年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对项目和企业实行全过程、保姆式、精准化服务,帮助企业实施技改、促进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加速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果。

  在黄石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1号窗口”永远为企业预留,6名专职代办员,实施“一窗受理、一门办公、一对一全程”代办各类审批事项。推出上门办、商量办、缺着办、联着办、省着办、带着办的“六办”服务模式,为每个企业确立一名专门的代办员主动送审批上门,开启绿色通道容缺审批,缩短企业审批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