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湖北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 农业大县致富有道

2018-12-20 13:09:5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湖北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 农业大县致富有道

图为:沙洋县农民在稻田里收获小龙虾

湖北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 农业大县致富有道

图为:沙洋县毛李镇江新村再生稻头季稻喜获丰收

  荆门沙洋,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6.21万公顷,2017年粮食产量77.24万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沙洋连续8年在“三农”综合考评中位列全省10强,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菜籽加工强县”“中国菜籽油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荣誉称号。

  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增收致富?沙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田更好种,让产量更高,让效益更好。

  农业农村改革 释放土地新活力

  如何解决因田地“分散化”“碎片化”导致的灌溉效率不高、灌溉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困局?

  沙洋县采用了“三步走”战略,即着力推广“按户连片耕种”解决农民田地“分散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土地“碎片化”,大力开展水价综合改革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困局,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资源要素的适配性,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改革“沙洋模式”。

  过去,为了追求“绝对公平”,田块按照水旱、土质、远近、水源、道路五大要素平分到各户,沙洋全县承包户12.4万户,承包耕地107.7万块,户均面积7.69亩,户均块数8.7块,平均每块面积0.88亩。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等新情况的出现,碎片化承包地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多。

  沙洋县委、县政府在调研中了解了这一问题后,提出了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实行按户连片耕种的意见。截至目前,全县按户连片耕种面积达到87.92万亩,连片耕种率92%,按户连片确权面积42.87万亩,连片确权率达到42%。“按户连片耕种”模式,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2018年4月份又荣膺湖北省改革创新奖。

  “沙洋能推广按户连片耕种,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必然,是土地碎片化导致耕作不方便的问题十分突出。偶然,则是我们抓住了土地确权颁证、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等好机遇。”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

  自2016年以来,沙洋县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按户连片耕种”工作思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耕地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及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完成51.64万亩,在建17.68万亩高标准农田。

  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出台后,沙洋县选择灌区渠系配套较完善、基层意愿较强烈的洪庙、仓库、陈池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首批推进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区通过“项目搭台、改革唱戏”,将水价机制与水权分配、产权改革、协会发展、奖补机制、工程配套相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达到了“五有五省”成效,即:有组织、有工程、有资金、有体制、有保障;省时、省工、省事、省钱、省心。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满意和认可。

  通过改革,农民不再户户抽水、多级提水,由协会送水到户、到田。由于优化了水资源调配,用水总量从原来每年约1118.54万立方米,下降到782.3万立方米,节约了30%以上,农民水费支出也大大降低;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6天,大大保障了抗旱的时效性;农民再不守水,节省了劳动力。

  再生稻 拓宽农民增产新途径

  与沙洋县其他地方相比,毛李镇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让农民增加收入。“想要再增产就只有两条路,发展早晚稻或者再生稻。”经过分析,毛李镇的农技员方述清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农村种田的老年人居多,劳动强度大的早晚稻种植模式显然不适合推广,于是沙洋县决定在毛李镇尝试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种一季收两茬,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自2012年起,毛李镇与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等中央、省市的农技专家合作,选定武大天源公司天两优616、丰两优1号作为主推品种,以村领办合作社为依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割”模式,在长湖、叶湾、毛李、江新、双店等核心村建立万亩再生稻连片轮作区。2018年每亩产量达到了1300斤。毛李镇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6000亩,发展到如今的7.5万亩。目前,在毛李镇24个村(居)委会8000户农户中,大约有6500户种植了再生稻,再生稻已成为毛李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毛李镇的带动下,沙洋县在粮食产业上以发展再生稻为突破口,调结构、转方式、钻技术、强服务、创品牌,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再生稻从2012年基地示范种植开始,面积快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技术日渐成熟。2018年,该县再生稻面积达到了35万亩,单产在640斤以上,总产超过11.2万吨,为农民增收近1.05亿元。

  稻虾种养奖补 激发脱贫动力

  10月,沙洋县贫困户利用农闲时机,开挖回形沟,把稻田改成稻虾共作,一个月时间,有775户贫困户开挖稻虾田4788.88亩。秋冬掀起稻田改造高潮的背后,是该县连续两次出台发展稻虾种养的奖补政策。9月10日,沙洋县出台支持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对2018年9月1日后新开挖稻虾种养的贫困户按面积奖补。未脱贫户按开挖费300元/亩、虾苗购种费300元/亩进行补贴。已脱贫户按开挖费150元/亩、虾苗购种费150元/亩标准补贴。早在2016年4月,沙洋县就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发展小龙虾等特殊养殖的,按投入5000元至1万元和超过1万元的,分别由县财政一次性拨付1000元、3000元的种苗补贴资金。

  2014年,沙洋建档立卡贫困户21706户72808人。至2017年,仍有7104户20906人未脱贫。沙洋县将稻虾共生高效种植养殖模式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产业推进。两轮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政策,2000多户贫困户受惠,享受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预计两年内奖补资金将超过2000万元。“产业规划要谋长远,确保脱贫后仍有稳定收入来源。”揭建平说,除了稻虾奖补政策,还实行“三个一”:一个村建一个养虾协会,一个养虾协会建一个微信群,能人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形成稻虾共作产业优势。

  2018年,沙洋稻虾共作面积由2010年1.2万亩发展为58.5万亩,稻虾种养小龙虾养殖产量预计可达7.2万吨。“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将土地用好用活,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沙洋县县长刘克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