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硚口区帮扶20个村2018年将全部摘帽
11月21日中午,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六家砦村,贫困户余清刚家门口停了一台小车。
这是上个月,他花10多万元买的新车。
余清刚今年40岁,之前在外打工,后来做过两次手术因病致贫。2017年3月,在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帮扶下,他被招录为看守所辅警,工作之余学车拿到驾照,决定买车跑滴滴。
湖北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硚口区对口帮扶黄陂区罗汉寺街、李家集街20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46万元,助12个村、600户、1495人脱贫。
根据帮扶计划,还有8个村、102户、267人将“摘帽”。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硚口区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期,如何助力黄陂脱贫攻坚,走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扶贫干部农贸市场卖萝卜
“黄陂滠水河沙地萝卜开卖了!”
11月16日上午,硚口区皮子街皮子农贸市场,汉水桥街办事处副主任李荣胜守在摊位上,大声叫卖。
跟他一起卖萝卜的,还有硚口区总工会干部胡向辉、审计局干部周军、武汉建荣商贸有限公司职工唐保国,以及萝卜产地——黄陂区罗汉街桥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成等人。
李荣胜、胡向辉、周军、唐保国都是硚口区驻桥李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经过调查摸底,工作队发动村民借助滠水河沙地资源,种植特色农产品“滠水河沙地萝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种植中,邀请农技专家实地培训,确保品质。此次在皮子农贸市场叫卖,是为农产品销售造势。
推介效果立竿见影。当天上午试卖的六大袋约400斤萝卜,半个小时就卖完。此后,皮子农贸市场分两批购进8000斤。其他农贸市场、餐饮公司闻讯纷纷联系采购,首批试种的萝卜销路不愁。
产业扶贫“一村一品”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20个贫困村发展什么产业?
黄陂日照充分,扶贫产业瞄向光伏发电:2017年已脱贫出列的12个村,光伏发电项目运行稳定;计划2018年脱贫出列的8个村,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有了光伏发电,村集体就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益。但作为新能源产业,光伏发电无法摆脱对政府优惠政策和高额补贴的依赖。万一补贴下调怎么办?
硚口区因地制宜开拓其他特色扶贫项目:六家砦村成立金盛种植养殖合作社,开建市民下乡体验采摘大棚;北新村落地“逸静农趣园”,打造家庭生态教育基地;古寺村谋划油茶种植项目,预计新增种植面积320亩……“既要管长远的大项目,也要见效快的小项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硚口区委书记景新华、区长刘丹平多次赴黄陂调研精准扶贫,提出明确要求,要结合对口帮扶贫困村实际情况,完善“一村一策”精准脱贫规划,深化“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项目,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
扶贫项目落地了,后期跟踪管理也要跟上。硚口区委副书记苏海峰走访发现,某油茶基地周边杂草丛生,影响油茶生长,撸起袖子拔除杂草,并召集驻村工作队:扶贫项目资金不能一投了之,要加强跟踪管理,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副区长赵宏亮多次逐村查看,及时解决问题。
精心选派驻村工作队
11月21日上午,六家砦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52岁的陈春燕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整理农家书屋,将1500多本书条目信息一一录入电脑,随后又赶到邬家湾,查看金盛种植养殖合作社项目进展,忙得满头大汗。
陈春燕是武汉市第一职教中心纪委书记,今年4月起派驻六家砦村担任“第一书记”,每天坚持走访贫困户,定期组织送岗位、送技能等活动,动用各种资源引进能人回乡,“对我来说,既是考验,也是锻炼。”
祝勤,硚口区委宣传部派驻钟岗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谈雯丽,武汉市第一职教中心工会副主席,由硚口区教育局派驻六家砦村。这对50多岁的夫妻,从2016年底至今,双双在黄陂驻村扶贫近两年,办了不少实事,如亮化道路,申报危房改造,指导成立合作社等。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硚口区扶贫办介绍,2018年完成16名驻村工作队员轮换、交接,精心选派20名处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一线帮扶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规定,对业绩突出的驻村干部提拔重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李放军 梁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