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湖北防汛抗旱成果辉煌
原标题:牢记使命 守护荆楚江河安澜——改革开放40年湖北防汛抗旱成果辉煌
图为:2016年7月14日,梁子湖与牛山湖隔堤实施爆破分洪瞬间。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人民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先后战胜了1983年、1991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16年、2017年等年发生的20多次流域性和区域性大洪水,抗御了1978年、1988年、2000年、2001年等年大面积干旱特别是2010年-2014年历史罕见“五连旱”,实现了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减灾保发展的目标,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生命至上”夯实水安全保障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开放40年,湖北省防汛抗旱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旱灾害防治理念也不断与时俱进,但一直将“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始终。
改革开放之后,全社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防汛抗旱工作始终坚持围绕服务改革开放大局,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1998年大水后,国家大力支持湖北省增加了治水投入,防汛抗旱工程迎来建设高潮。同时,全社会开始从社会、经济等更广阔的视野探讨防洪减灾问题,谋求可持续治水之路,给洪水出路就是给人活路的思想开始萌发。
进入21世纪,水旱灾害风险增大,治水工作开始由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更加关注长远发展、关注民生。防汛抗旱防治理念转向“两个转变”,即坚持防汛抗旱并举,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全面主动抗旱转变。工程建设不再追求“标准越高越好”,转而谋求工程建设标准适度,更加注重决策指挥体系、监测预警预报、工程联合调度等非工程措施的运用。2016年,党中央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减灾新理念,湖北省水旱灾害防治工作有了更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必将引领湖北省防汛抗旱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更多新成就。
同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因灾死亡人员持续减少。
199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全省人民顽强奋斗,成功抵御了长江8次洪峰的袭击,实现了保长江大堤安全、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三个确保战略目标。
2016年,抗御“98+”特大暴雨洪水,始终坚持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安全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25万余人;重大调度优先保护群众,梁子湖水系牛山湖等蓄滞洪区在实施分流分洪措施前,及时转移受影响地区群众。
2018年,到目前为止,无一人因水旱灾害死亡,创造了洪灾“零死亡”的历史性佳绩。
图为:2014年,漳河水库进入死水位,百台抽水机提水抗旱。
垂直到底覆盖到边 防汛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把防汛当做天大的事来抓,把强化责任落实放在首位,持续建立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早在1950年,湖北省政府就成立了防汛总指挥部。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这一组织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延续至今。
40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纲主职,30余个省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权威、高效的省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成为全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模板,各市(州、神农架林区)以及各县(市、区)直至乡镇,均比照省级组建本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全省形成垂直到底、覆盖到边、功能强大、运转有序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和责任体系。
1988年,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防汛抗洪责任制若干规定》,明确了全省防汛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2016年,修订完善了《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防汛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2016年,通过主流网络媒体向社会公示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以及水库等工程责任人,实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2017年,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组织对基层一线防汛抗旱工作督导检查,重点查各防汛抗旱责任区域、各类防汛抗旱工程的责任人到位情况和履职情况,确保责任人进岗到位、防抗责任落实见效。
严谨到位的责任体系有效保证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序有力推进。1998年迎战长江大洪水,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各级各类责任人坚守岗位,13万多党员干部奔赴一线,组织带领230万军民奋战90余天,累计加筑1147公里子堤抗洪,处置各类险情4974处其中溃口性险情34处,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锻造了伟大的“98抗洪精神”。2016年抗御“98+”大洪水,全省各级各类责任人坚守在责任区,奋战梅雨期33天,夺取了抗击洪魔的最终胜利,年度综合减灾效益达到994.2亿元。
抗灾预案覆盖全省 决策机制成熟高效
1978年以来,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直在探索中推进,到2006年,首部《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出台实施,2010年再次修订完善。预案明确了防汛抗旱的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和保障、善后工作等9个方面内容,湖北省防汛抗旱形成了有案可用、有案可依的有序格局,各市、县、乡依次编制、分级落实,为全省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科学调度、抢险救灾等行动提供了依据和遵循。此外,还按流域编制了江河防御特大洪水预案以及洪水调度方案,水库、水电站、拦河闸坝、水闸等水利工程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所有涉水(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在建工程、病险水工程和水毁工程都编制了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短期内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达1.3万个。
2010年以来,湖北省防指先后按照预案启动22次防汛抗旱应急响应。2011年以来,湖北省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按照预案累计发送预警信息、短信、广播79.4万条,安全转移危险区群众40万人次。
同时,科学决策运行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建成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防汛抗旱信息监测、预测预报、会商研判等决策运行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逐步健全。湖北省已建成4000余处水文站、水位站、水质站等水文监测站点,通过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实时向各级防指机构报告水雨汛情,实现了长江、汉江、清江、沮漳河、汉北河等河流以及漳河水库、白莲河水库、洪湖等湖库等40个断面、124个河段的实时预报,满足31.8万平方公里流域的决策指挥需要。
分级会商研判机制逐步建立。2016年防汛应急响应期间,湖北省防指启动全天候应急指挥机制,采用“8338”会商模式,每天上午8时30分、下午3时、晚上8时3次定时会商,紧急情况随时会商,科学研究各项对策措施,实时发出各种防汛抗洪指令。
图为:2017年9月,汉江秋汛,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
工程建设掀高潮 防洪能力显著增强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减灾的重要物质基础。1998年大水之后,湖北省掀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高潮,建设加固了荆江大堤、洪湖监利长江干堤等16段长江干堤以及汉江遥堤等堤防工程,累计完成土方3亿多立方米,石方1800多万立方米,总体上长江堤防防洪能力大大增强。针对2016年暴露出的中小河流等防洪能力薄弱环节,湖北省又开展了重点易涝地区外排能力提升、五大湖泊湖堤整治、14条入江重要支流除险达标、新出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四大补短板”工程。一代代水利人前赴后继,已经构筑起以水库、堤防、分蓄洪区为骨干工程的拦、排、蓄、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全省2.6万公里各类堤防中,干堤长度位居全国第一;6932座水库中,大型水库数量居全国第一;1.02万余座泵站中,大型排涝泵站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一。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经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
强大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在历年抗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抗灾减灾作用。2016年抗御“98+”暴雨洪水,水利工程抗灾减灾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库安全调洪158.9亿立方米,2695处排涝泵站开机启动早、运行时间长,渉湖排涝泵站排水总量达260亿立方米,超过1996年220亿立方米的历史纪录,把湖区渍涝灾害降到最低。
图为:荆江分洪控制性工程——北闸。
借力新科技设备 防汛效率连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依靠科技减灾的重要载体,紧跟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进程,顺时应势,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增强抗灾减灾能力,以适应防汛抗旱需要。从1993年开始,湖北省立足科教大省优势,率先建设了防汛指挥自动化系统,1997年后在国家防办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历经二十余年,初步建成以水、雨、工情采集、信息传输、决策支持三大系统为主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形成了纵向至市(州),横向至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抗旱信息网络平台。湖北省上报水雨情信息由过去的1至2小时,缩减至25分钟;洪水预报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缩减至1小时内;上报险情图片由过去的4小时以上缩减至30分钟左右,分别比过去提高3至8倍,提供了网络查询、手机短信、掌上电脑、语音查询等多种方式的智能型服务,为应对水旱灾害提供了智能化的重要平台。
在后勤保障上,湖北省已建成大员上阵、亲自挂帅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抢险救灾保障机制。湖北省已建成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112支和登记造册的群众性抢险突击队和抗旱服务队,成为防汛抢险救灾的有生力量;连续12年举办全省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军地联合演练,是湖北省军民联合、群策群防的有力写照。2010年湖北省遭遇外洪内涝,全省骨干专业抢险队伍先后出动人员585次,应急转移群众140人,及时解除了37万人、137万亩农田的洪水威胁,挽回经济损失1.15亿元。2018年在处置黄石东方山水库重大渗漏险情时,应急抢险物资、机械设备及时到达现场投入战斗,迅速降低库水位,2天之内成功封堵渗漏点,及时有效控制了险情。
防汛抗旱永远在路上。湖北省水利人将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日趋复杂带来的洪涝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以人水和谐、江河安澜的工作成效,有力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策划:唐俊 统筹:熊渤 王晓 撰文:陈鼎 王晨晨 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