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

2018-11-26 10:45:2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陈梦楠

  原标题:“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昭君故里兴山县高质量发展观察

“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高铁,让昭君故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陈载朝 李明 摄)

  三峡香溪,一河清水东流。昭君故里,水上公路宛如玉带。游轮停泊在峡口旅游码头,往来游客如织;高山峡谷,兴发集团白沙河“花园式”工业园内,智能化生产迸发出新的活力。

  位于鄂西腹地的昭君故里兴山县,是一个拥有2327平方公里,却只有18万人口的山区县,境内水能、矿产、林特、旅游资源丰富。四十年来,兴山人民手捧绿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兴山县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为统领,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紧盯“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两大目标,围绕“两地两县”建设,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

图为:改扩建后的昭君村景区,正在向5A级景区迈进。(李赟 摄)

  回望历史 艰苦奋斗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

  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年,兴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山依托磷矿和水能资源优势,按照“水电起步、矿山突破、林果特开花”的发展战略,决战猴子包,建成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县,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兴山县中心工作转向服务库区移民搬迁,建成三峡库区最美县城,并抢抓机遇打造出湖北省县属第一家上市公司——兴发集团;新世纪以来开始十年,兴山县千方百计确保三峡工程175米在兴山库区顺利蓄水,大力推进移民安稳致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双百”(百亿兴发、百万游客)、“五特”(畜牧、烟叶、果茶、药材、蔬菜等五大特色产业)工程,开创“飞地经济”模式,推动兴山迈进了全面小康建设的新阶段。

  回顾兴山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跨越、每一个重大进步,都镌刻着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足迹。

“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

图为:最美水上公路。

  立足现在“两地两县”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兴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既纵观全局,又立足自身,在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响亮提出努力把兴山打造为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建成湖北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两地两县’目标。”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介绍说。

  兴山,一个以绿色为底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正徐徐铺开。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坚定不移举全县之力支持兴发集团转型升级更大更强。突破性发展硅基、炭基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加投资、扩大开放、培植后劲的“第一抓手”和“一号工程”为加快“两地两县”建设奠定坚实的支撑。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兴山县按照“控规、提标、转型”的要求,支持县内企业向平邑口工业园区集中,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产业向炭基硅基延伸,不搞“捡到篮子都是菜”,找到了耦合度高、产业链关联的企业组团发展,形成了硅基炭基新材料产业的集群,整体效益逐渐提升。如今,香溪河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在加快成形。

  与高铁建设赛跑推进集散地建设。加快推进“23234”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文化旅游集散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性交通枢纽。深化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推进全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绿色发展,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此,兴山县以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治理。“2017年底,兴山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耿家河等4座小水电,并对全县80座引水式电站采取工程措施,保证10%以上生态水泄放,并加快推进绿色小水电、绿色矿山、绿色码头、岸线复绿及国土绿化美化建设,水更清了、河更畅了,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了。”兴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宏伟介绍说。

  围绕宜昌市“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定位,兴山以昭君文化为灵魂,大力探索“把品牌打响,把合作加深”路径,全面做好文化品牌与经济发展结合文章,昭君文化品牌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昭君村、朝天吼正向5A级景区进军,榛子、黄粮乡村振兴试验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同时,抢抓郑万高铁、沿江高铁两条“350”大动脉,以高铁特色小镇为龙头的全域旅游规划正加快落地,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展望未来“两山”理念样板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兴山县上下将进一步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意识和工作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湖北省各项要求,落实宜昌市委“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突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加快建设“两地两县”,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飞地经济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争当宜昌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

  在2018年中共兴山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决定》中,兴山县委描绘出美好蓝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北省三类县前列,主要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县域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迈上新的更高水平。“两地两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大幅提升,“两地两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居湖北省山区县前列,湖北省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全面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兴山全面建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上下同欲、干群同心,兴山美好的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两地两县”添新绿 和美兴山起宏图

图为:郑万高铁、宜昌至郑万连接线将在兴山接轨,兴山350高铁时代来临。图为郑万高铁兴山多线特大桥工地。(刘曙松 摄)

  打造山区绿色发展的兴山样板——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谈发展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毗邻三峡和神农架,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区。统筹推进大保护与大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兴山县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更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兴山县将立足县情,按照“两个坚定不移”的思路,进一步统筹县内县外发展,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扩大绿色发展的质效,加快建设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加快建成全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强县,努力把兴山打造为山区绿色发展的样板。

  一、坚持立足兴山发展兴山,坚定不移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

  坚决落实好大保护责任,把绿色发展的理念、目标、要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加快构建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全域生态治理。进一步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意识和工作导向,以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治理。通过分步实施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防洪治理、岸库治理、天然林保护、水生物保护等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库综合治理,确保一河清水汇长江。更加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推进绿色小水电、绿色矿山、绿色码头、岸线复绿及国土绿化美化“四绿”建设,下决心解决好矿山开发和小水电生态环境影响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兴山良好的生态优势。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控规、提标、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县内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和鼓励县内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配套、园区循环式改造,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县内开发区提档升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力打造香溪河循环经济试验区。同时,以突破前沿技术和培育高端产品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碳基硅基新材料产业和高山蔬菜、药材、蜂蜜、林下特色养殖等绿色生态有机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紧紧围绕宜昌市“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定位,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县内最美水上公路、高岚十里画廊、清凉榛子等秀美的自然景观,三峡香溪、神农门户、昭君故里等独特的人文底蕴,两条高铁(郑万高铁、沿江高铁)、峡口万吨级游轮码头、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动工的通航机场等交通便利,在县内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打造沿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和高山避暑养生四季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及乡村振兴试验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动能转换,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坚持跳出兴山发展兴山,坚定不移发展“飞地经济”,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质效

  充分发挥“飞地园区”配置资源、集约环保、互补共赢的优势,不断提升“飞地经济”发展质效,努力把飞地园区建设成为兴山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为县内大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切实履行绿色发展承诺。积极参与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完善加工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发展质效,走“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经济循环化”的发展新路,园区生态环保水平达到国内和行业领先水平。严格执行“大保护要求”,加快推进“关转搬”三大工程,坚决拆除长江沿线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生产装置,全部绿化复绿,达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推进“飞地经济”内涵式发展。支持兴发集团按照转型升级的规划理念、科学高效的建设模式、共建合作的共享机制,高标准建设宜都兴发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猇亭、东山园区转型发展,推动“飞地工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飞地经济3.0版”,为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长江经济带建设贡献兴山力量。同时,进一步优化“飞地园区”服务,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服务举措,积极主动帮助入园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企业搭建最优发展平台。

  推动“飞地经济”外延式扩张。全县将继续深化“飞地经济”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扩大“飞地经济”的外延,积极推动“飞地工业”向“飞地旅游”拓展,支持兴发集团在五峰、神农架等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与开发,统筹推进区域生态协作与发展,共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后,兴山县将坚定坚决答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道必答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式方法,统筹抓好大保护与大发展,继续深化兴山实践,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兴山之路!(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兴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