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纺染织绣类非遗拥抱时尚舞台
图为:“挑绣之韵”亮相北京恭王府。
11月14日,由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以下简称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承办的传统棉麻纺织技艺与产品设计培训班圆满结业,通过为期1月的课堂学习、技艺交流、实践培训,来自各省份、多民族的学员们各展身手,以精湛技艺嫁接时尚设计,完成了一件件优秀手工作品。
针对薄弱环节 邀手艺人进大学“深造”
学历偏低,见识有限,怀揣一身好手艺,却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一现象长期困扰着纺染织绣类非遗传承人群。
2016年起,武汉纺织大学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多部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已举办多期研培班,邀请国内传统纺染织绣类非遗项目的国家级和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及从业人群,到高校“深造”。
本期培训班,针对较为薄弱的传统棉麻纺织技艺开设,汇聚来自湖北、贵州、海南等地包括黎族、布依族、苗族及汉族的40名学员,涵盖河北威县土布、江西夏布、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布依族织锦及湖北红安大布、华容土布、枣阳粗布等非遗项目。
培训课程除纺织科技史、文化史、技艺实践外,增加织造工艺与设计、纺织品创新与开发等课程。其间,还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完成结业作品100余件。“将老手艺人请进高校‘深造’,我省走在前列。早在2015年5月,我们就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办了湖北省纺织类非遗培训班。”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教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