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合唱”
楚 言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拓展开放的新视野,构建合作的新格局,金秋十月,2018年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以累累硕果落下帷幕。
这是湖北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加快培育国际经济与竞争新优势的国际合作平台;
这是中部地区共同推动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的切实行动;
这更是全球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把“一带一路”共识转化为行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不凡作为。
(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历史规律和世界大势,为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指明方向。
当前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逆经济全球化暗流涌动,不仅损害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甚至欲将世界经济卷入壁垒高筑、孤立分隔的巨大风险。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深化团结合作,加强全球治理,中国正在向世界发出响亮的声音。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已经雄辩地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脚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在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把握历史规律,在善于拨云见日中认清世界大势,此次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正是以鲜明的全球开放性,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开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的大门,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是顺应世界产业转移基本规律的共赢之举——
200多年来,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证明,由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和成本的差异,让国际分工成为自由贸易的前提,而贸易的方向由双方禀赋的差异决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主导形式的今天,发展中国家要获得竞争优势,也必须根据要素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发展。
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就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平台。它受到的积极响应,它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力地说明,这种国际产能合作不仅不是落后产能的“倾销”,相反恰恰是抛弃了“零和”思维,一同成长、相互成就。它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产能的输出与合作,让彼此都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工业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这是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方向——
经济全球化走到今天,“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再往前走,必须直面发展不平衡这个结构性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当今世界约60%的经济产出来自于距离海岸线不超过100公里的沿海地区,一些国家尤其是内陆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就是把开放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经过5年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正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必将推动中国开放空间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也必将让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红利不断惠及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观察,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审视,中部地区正在跃上新一轮开放的高地,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迎来广阔空间——
从历史背景来看,开放政策、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我国对外开放“海强陆弱、东快西慢”特征明显。对外开放起步相对较晚,经济外向度不足,是中部地区共同的“短板”。但伴随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成为时代强音。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格局、领域、政策作了深刻阐述,新一轮开放的大潮扑面而来,包括中部6省在内的内陆地区迎来和沿海共享开放发展新的时代机遇。
从区域禀赋来看,中部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部地区以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当前,中部省份共同面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多重叠加的“好机遇”,中部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好态势”,中部地区迎来全面崛起的“好前景”。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丰富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内涵。对中部6省来说,国际产能合作,正是在这样的时空方位中,在国家战略版图中,展现其重要意义。
深度拥抱世界、融入全球经济,按下扩大开放的“快进键”,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必将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推动湖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湖北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有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湖北,既要完成工业化任务,做大总量,更要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如何以“稳中求进”应对当前“稳中有变”的复杂经济形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的契机,主动对接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需求,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整合湖北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有助于推动湖北转型升级不断积聚新动能、跃上新高度。
这是推进湖北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千帆竞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特色愈见明显,湖北这个全国唯一需要经过两个省才能到边出海的省份,如何才能跃上开放前沿?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开放程度、外贸依存度还不高的湖北,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际产能合作这一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湖北企业走出去,有助于湖北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有助于湖北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展示湖北形象气场的重要窗口。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当前湖北,牢记殷殷嘱托,奋进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征程上。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荆山楚水的发展变化、开放成就、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倒逼创新发展、倒逼改革深化的信心决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这样的重要窗口,将被更深层地感知、更深入地了解,为更广泛的优势互补、深化合作筑牢信任的基石。
(三)
登高望远,笃行致远。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站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置身新的时空坐标,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的方向、标明的路径中,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开展的务实行动、收获的“果实清单”,带给我们时代性、方向性和实践性的深刻启迪——
开放是激荡新气象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高质量发展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打量脚下的这片土地:“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基础雄厚的工业优势、“惟楚有才”的科教优势;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和机构600多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湖北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合作金额达300多亿美元,东风、葛洲坝、中铁大桥局、华新水泥、人福医药等一大批湖北龙头企业走出国门,“湖北制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越是看到湖北的生机和活力,看到湖北扩大对外开放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就越要相信,以全球眼光拓展湖北发展新空间,以全球思维融入世界产业体系,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机遇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会面临一些重要转折,有学者称之为“社会历史分叉期”,这样的时期正是“路口”。时代赋予东方大国的历史机遇期是全方位的,从内部看,中国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巨轮正在驶出历史的峡谷,进入“海阔凭鱼跃”的宽广水域;从世界看,“世界之乱”和“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风景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在国家战略和发展前程中看湖北,向东,沿长江黄金水道,“江海直达”航线直通太平洋,向西,接丝绸之路,中欧班列(武汉)直达欧洲和中亚,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的重要节点,开放合作基础厚实、条件优越、资源富集,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
志合是弥足珍贵的信心支撑。国际产能合作并非中国独创,而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国际产能合作也不是哪一家的私事,而是志同道合者共商共建共享的事业。在国际产能合作的许多经典故事里,有的地方远隔千山万水,但仍跋山涉水前去交往相见,是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同此一心让大家走到一起。文化传统可以有不同,社会制度可以有不同,发展模式也可以有不同,但共同的发展梦想蕴藏着丰富的利益汇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湖北在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中书写更多“成全了我”也“成就了你”的佳话美篇,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队”,更为壮丽的发展图景正待我们刻下走深走实的清晰足印——
创新护航开放,才能行稳致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人类的创新成果多种多样,只有那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创新成果,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不是国内产能的简单水平式转移,把湖北的产业创新融入到国际合作的潮流中,植根于世界大市场和全球产业链,紧紧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径,才能让开放的大树常青,结出更多沉甸甸的果实。
精准推动合作,才能互利共赢。产能和产业合作,重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湖北正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变量突破”,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产业合作植根于湖北自身的发展需求,融入当地的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国、海内外各大企业,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合作,在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中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必定会有更加动人的“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
精细画好“工笔画”,才能岁物丰成。“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建设广泛的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实、务实始终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在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上前行的鲜明底色。只要我们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国家、优先领域、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直接投资、工程承包、装备出口、研发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全力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只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保驾护航,为企业铺路搭桥,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就会永远未完待续。
迈入新时代的湖北,正在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窗口。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我们在文明相吸引、繁荣共分享的征程上笃定前行,不断唱好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