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民族歌剧《恩人·妈》再现“湖北好人”李大秀

2018-10-18 16:37:4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民族歌剧《恩人·妈》再现"湖北好人"李大秀

10月17日晚,以讴歌母爱弘扬主旋律的歌剧《恩人·妈》在湖北剧院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我从山里来,花儿朵朵开,撑起一片天,洒下一片爱。” 10月17日晚,由宜昌市夷陵歌舞团创排的民族歌剧《恩人·妈》在湖北剧院精彩上演,这是第三届湖北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演活动之一,也是此次艺术节唯一一部由区级歌舞团演出的舞台作品。

  夷陵歌舞团团长周莉珺介绍,《恩人·妈》,根据“夷陵好人”、“湖北好人”李大秀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李大秀是夷陵区鸦鹊岭镇新场村农民,她独自养育、照顾残疾继子40年。在一万四千多个日夜里,母子俩始终坚强面对磨难,不离不弃,相亲相爱,在当地传为佳话。2014年4月4日,“湖北好人”李大秀因病离世,享年89岁。临死时,李大秀万般不舍,心里想的还是儿子。李大秀的儿子,成为植物人清醒后,不能说话,可是只要一提到养母李大秀名字时,就浑身激动不已,嘴里念叨“恩人,妈。”周莉珺介绍,这一句感恩的话语,成为歌剧作品名字。

民族歌剧《恩人·妈》再现"湖北好人"李大秀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恩人·妈》编剧、夷陵歌舞团艺术总监丁敏说,在以李大秀为原型的基础上,还融合了众多峡江女人优秀品质,艺术塑造了一位苦难、坚强、善良、执着的大爱慈母“梅香”形象,讴歌母爱,弘扬正能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恩人·妈》曲调悠扬,情节感人,音乐中融入了夷陵独有的堂调、薅草锣鼓,舞美中大量运用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夷陵版画”元素,穿插了夷陵特色的劳动场景、生活场景,编剧丁敏说,“《恩人·妈》既是一首母爱赞歌,又是一部反映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40余年夷陵农村生活变迁的舞台作品。”《恩人·妈》时长100分钟,四幕九场 ,共有87人参演。演员均很年轻。团长周莉珺说,《恩人·妈》是夷陵歌舞团首次排演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于2017年8月才立于舞台首演,在当年宜昌市“文华奖”活动中,却从众多专业文艺院团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夺得宜昌市“文华奖”,也是本届湖北艺术节中宜昌市唯一一部展演剧目 。(湖北日报记者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