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湖北南漳:栽桑养蚕“破茧成蝶”向高飞

2018-10-09 18:04:07|来源:新华社|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轻步走到那木架上一盘盘铺满桑叶的竹蔑前,凑耳听着蚕吃桑叶的沙沙声,杨光坤唇角露出笑意,心里格外踏实。

  杨光坤是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凤山村村民,十五六岁就开始养蚕的她,跟桑树和蚕打了近40年交道。

  南漳县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兴盛时期,千亩以上的养蚕大村有20个。但由于传统产业对接市场不畅、劳动力缺乏,种桑养蚕队伍日渐萎缩,只有一些中老年人通过养蚕贴补家用。

  “没啥本事,就只会干这个。”聊起过往,杨光坤摇摇头说,养蚕近40年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起起落落,低谷时,春蚕茧才卖4块钱一斤。

  “现在还是干以前的活,质量产量高了,销路好了,价也上来了。”仅靠栽桑养蚕,杨光坤和老伴一年能有1万元左右纯收入,不用折腾,老两口这两年也有了点存款。

  助杨光坤“破茧成蝶”的,是村里来的“高人”。前年开始,南漳县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建专家大院,引来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常年入驻,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桑园管理,桑蚕养殖等前端介入。

  “扎根农村,专家已累计培训了5000多人次。”南漳县副县长晏兆品说,农业科技资源下沉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一批像杨光坤这样的种养能手被激活了,开始根据自身基础和专家指导,大田大地建连片桑园,余基空坪和丘陵坡地种四旁桑,优化桑树品种、改育优良蚕种,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效益明显增高。

  “现在养一张蚕纸能产80斤蚕茧,可以卖到1700多块钱,大家劲头足着呢!”杨光坤说。

  在湖北东漳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声隆隆,银丝穿梭。工人拉丝引线,动作娴熟。蚕丝被、蚕沙枕、丝绸套件……加工出来的蚕丝制品琳琅满目;桑叶茶、桑葚酱、桑葚膏……从桑树身上开发的各种食品也应有尽有。“从生产原料转变为生产终端产品,我们不担心原料质量,老百姓不愁卖,还新增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负责人王进说。

  和杨光坤同村的刘兰英在蚕桑不景气时外出打工多年,现在她又回家重新拾起老活计。她说:“公司把基地都建好,请农民回来养蚕。我们几十年的技术经验,又有了用处。”

  有技术和产业链为蚕桑产业强筋骨,南漳县把握时机,继续在政策上支持蚕农、大户和企业。对新建桑园的农户,不仅每亩免费提供600株桑苗,两年每亩补贴300元;对采用省力化养蚕蚕具、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大棚养蚕的给予60%的补贴;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对蚕茧收购实行优质优价……“一户五亩桑,脱贫奔小康”是如今南漳传统蚕桑产业的新写照。

  “植桑养蚕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而且劳动强度低,很适合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就地发展。”晏兆品说。南漳对原有2.8万亩老桑园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在5个镇、80个行政村新发展桑园面积2.2万亩,南漳年养蚕能力已达到5万张以上。企业带动合作社,串联农户,蚕桑产业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户4000多户,人均养蚕年收入超过5000元。

  “前有企业拉,后有专家推,还有好政策兜底。”在山区南漳,曾被刘兰英等人舍弃的老行当有了新景象。(新华社记者侯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