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阻“病根”变“穷根” 荆门对症下药除“病灶”
因病致贫是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主因,如何治愈贫困“痛点”?荆门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建机制、兜底线,力阻“病根”变“穷根”。
“四位一体”更健全补位兜底更充分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曾是农村贫困人员因病致贫的写照。
荆门现有农村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近6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56%。2018年,荆门市全面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由人保财险荆门市分公司承保补充医疗商业保险,目前实现全市覆盖。“要不是有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兜底,我哪还有钱住院治疗!”9月4日,在沙洋县人民医院,家住沙洋县官垱镇双桥村3组的贫困户陈继忠感慨道。5年前,他罹患胃癌,虽然有医保和大病保险等救助,但住院治疗他自己掏了近6万元。2018年有了农村贫困人口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兜底,报销比例提升到90%。
2018年初,荆门市有关部门走访基层发现,部分贫困人口、特别是长期患慢性病及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户,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自费负担仍较重。对此,荆门市在湖北省率先探索设立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2018年6月4日,荆门市“四大家”领导干部率先开展捐赠。截至6月19日,社会各界就踊跃捐款2688.93万元。“募捐的资金全部注入基金,并接受捐助者和社会各界监督。”荆门市民政局副局长秦文介绍,目前,荆门市正在制定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使用办法,荆门市财政也将拿出专项资金注入基金池。
这意味着,在现有健康扶贫政策外,荆门的贫困人口和特困人员还能享受“再次兜底”。
将慢性病纳入健康扶贫范围
贫困人员慢性病门诊报销难,一直是消减健康扶贫惠民政策“获得感”的痛点所在。
对此,荆门将门诊慢性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至80%,合规医疗费用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超过4000元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
按照国家“慢性病签约管理一批”的精神,对贫困人口实施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县”,合理引导就医,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现在村医越来越‘啰嗦’,一见面就问我吃药了没、喝酒了没。”漳河镇泉洼村48岁的村民谢泽银告诉记者。“现在再也不是有病才去看病,平常就可以享受到包括生活评估、检查体检、家庭巡诊等在内的常态化的医疗服务。”荆门市漳河新区卫计局副局长李炎林拿出村民签约的家庭医生档案说。
在钟祥,实行“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一个家庭、一种大病制定一套诊疗方案、一种慢病一季度一次随访”,目前,该市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近6万人、免费体检4.4万人。
组建医联体让贫困人员“看得好病”
2018年4月,在漳河新区卫计局开展的“健康漳河行”免费健康体检中,36岁的漳河镇关庙村村民苏谊红被查出患上重度肾积水。
突来的疾病,一下子让苏谊红的父亲苏勤感觉天要塌下来。苏勤带着儿子到荆门一医院检查,确诊为重度肾积水。主治医生告诉他,苏谊红必须立即做肾切除手术。可是,一打听,手术费用要好几万,顿时苏家陷入为难境地。
“市里的大医院开销大,能不能转到漳河医院去做手术?”苏勤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荆门一医院的主治医生。
早在2017年,漳河新区就与荆门市一医院组建了医联体。主治医生说:“可以,就转回漳河医院,市里的专家廖泽明主任亲自带着团队到漳河医院做手术。”在离家更近的漳河医院,苏谊红接受了荆门市一医院专家团队13天的精心治疗,康复出院。
“我当时心急,催医院快点结账,看到底多少钱,好找人借。谁知,最后一算,自家只出了400多元,太意外了!”苏勤激动地说。在苏谊红家,记者见到了这张结账单。苏谊红肾切除手术住院13天,总费用8491.9元,医保报销90%后,医院再根据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减免一半费用,自付费用428.2元。
手术主刀医生廖泽明说:“能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我最开心的事。通过医联体,我成为健康扶贫队伍中的一员,感到很荣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玉麟 通讯员 郭后华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