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
原标题:从传统农耕走向机械化作业新时代 40年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
图为:二〇一八年五月,阳新县浮屠镇,水稻机进行插育秧作业(上图),无人机实施病虫害防治(下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通讯员王彦飞柯赟摄)
图为:二〇一八年五月,农业农村部水稻—油菜轮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在阳新县浮屠镇启动,图为农机操作手在旋耕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通讯员蔡克智摄)
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阳新农民忙夏收。(视界网费上来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乡村开始,8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正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省农业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物资的投入,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增长。40年过去,随着农业增长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农业生产方式也由传统人畜力为主朝机械作业为主的方向转变。
湖北省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近7万家,家庭农场2万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主流,使得机械化作业成为必然选择。2015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机作业水平提升工程,开启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新征程。截至2017年,湖北省沙洋、枝江、洪湖等8县市成为国家级示范县,超过全国的1/19。当前,湖北省不断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机装备和技术,高性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发展迅速,旋耕施肥播种等复式作业机械及农用航空等不断推向市场。
2017年,湖北省农机总动力突破4300万千瓦,较5年前增长13.4个百分点。水稻、油菜、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花生和大豆等八大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其中机耕水平86.9%。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按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湖北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50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5万台。八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水稻、油菜机械化水平将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40年回望,随着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湖北省农业生产正稳步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