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 更严 更实——宜昌“放管服”改革观察
8月3日,湖北省首宗“标准地”在宜昌成功出让,标志着湖北省“标准地”出让制改革迈出第一步。
2018年5月,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组织宜昌党政代表团,到浙江温州、丽水、杭州等地考察,要求营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做好利企便民“天大的小事”。
1月至8月,宜昌先后在宜都、枝江等地组织8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935亿元。经济动能迅速转换的背后,是“放管服”改革激发的发展活力。
更快:项目注册到开工只需30天
2018年4月4日,夷陵区博鳌科技公司智能立体停车库项目,经多部门联合审批,正式开工。这个占地5.3万平方米的大项目,从工商注册到开工,只用了30天。公司负责人向少绪说:“这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目前,宜昌一个工业投资项目从注册到开工只需53天。夷陵区将这一时间缩短到30天。而当前全国各省市平均时间约200天。
夷陵区行政审批改革办副主任赵清刚说:“夷陵先行先试,并联审批、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容缺预审,对时间精打细算。”
以前,先审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再审施工图设计方案,需22天。夷陵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各部门提前介入服务,减少方案返工率,将这一时间缩短到3天。
消防、人防等审查是一大“堵点”。夷陵区将防雷装置、消防、人防等审查并入施工图审查环节,由住建局整合实施,气象、消防、人防等部门不再单独审查。
项目验收时,该区组织住建、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同时上门,多验合一。“以前项目验收需1个多月,现在3天就能搞定。”向少绪说。
改革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消防部门提出,将消防审查职能并入其他部门,能否确保专业性?住建局也不愿“接盘子”,怕出了问题要担责。
为此,夷陵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施工图网上审批平台,确保审批的专业性。2018年2月底,又出台《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规定10种出错情形可容错免责。
更严:“标准地”为招商戴“紧箍”
8月3日,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一块180亩的“标准地”,被金三峡印务公司竞得。“标准地”,是指土地出让时,把规划建设、能耗、污染排放、投资强度、年税收等标准给予明确,带指标一起竞拍的土地。
对湖北省首块“标准地”的诞生,宜昌市国土局副局长王玉伟津津乐道:以前,土地出让时未规定投资强度等指标,有些企业钻空子囤地,造成闲置和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在晒太阳,重大优质项目又不能落地!”
为此,宜昌学习浙江德清县经验,探索设立“标准地”。
7月,首块180亩“标准地”挂牌,明确其投资强度不小于每亩300万元、税收不少于每亩25万元。金三峡印务公司竞得该地后,需按每亩5万元交纳保证金。项目开工、竣工、达产达效时,政府分期退还保证金,并给予补助。
过去,企业付清土地款后,就一次性发放50年的土地使用证。如今宜昌按项目竣工、达效时间,分期发放土地使用证。项目一年内投资强度不达20%的,处罚闲置费;不能按时竣工达效的,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不合格的,政府收回土地,并将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
一开始,很多干部质疑该制度:“招商都难,再搞这些,哪还有企业来?”
王玉伟据理力争:“德清县一家建筑企业,建设高层多级开发‘智慧厂房’,占地小利税多;宜昌贝因美公司只拿了300亩地,但亩产值近亿元。土地以后越来越金贵,必须带指标出让。”
该制度在宜昌自贸区先行探索。2019年6月,“标准地”将在宜昌全面推广。
更实:局长驻窗化解“肠梗阻”
7月19日,宜昌不动产登记中心,家住东山大道的市民余健荣在办二手房登记。交完契税,他拿到回执,5个工作日后即可领房产证。“原以为很麻烦,没想到在一个窗口就办完了。”
6月起,宜昌推行市县两级“局长驻窗”制度,要求各局负责人每月在服务窗口工作半天,面对面解决企业和老百姓反映的问题。
2018年初,宜昌市长张家胜到不动产登记窗口暗访,调研不动产登记堵点。6月5日,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华品以一名普通市民身份,全程体验了不动产登记办证流程。
很多堵点浮出水面。市民需先在一楼房管局窗口办交易登记,再到三楼国土局窗口办不动产登记。王华品提请宜昌市政府召集会议,将两个部门的窗口合并为一个,打通两个部门的数据系统。在收费处,土地出让金要到附近的银行网点交纳,市民往返极不方便。“现在买个菜都能网上支付了,哪还要跑腿?”王华品与财政部门协商,将银行网络专线迁入服务大厅。
通过系列微改革,宜昌不动产登记提速一倍。市民购买新房,3天可以拿证;购买二手房,最多5天就能拿证。“局长驻窗”实施以来,宜昌市公安、水利、食药、商务等30多个部门“一把手”纷纷响应。宜昌市住建委主任张毅驻窗办公,推动宜昌市首张项目报建“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发放,比原流程提前20多天。宜昌市环保局局长吴辉庆驻窗期间,为三宁化工解决了一个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冯龙芳 戴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