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碰出发展新道路 文化+旅游给湖北带来了啥?
“诗和远方”,碰撞发展新道路
当诗歌遇上远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给湖北省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催生新业态新机遇
三国文化、炎帝文化、神农文化……这些璀璨的荆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带来了新业态和新机遇。
一部《三国演义》,在120回中,有70多回发生在湖北。湖北三国文化资源,优势明显。襄阳古隆中景区、荆州古城和关公义园、咸宁赤壁三国古战场;荆州的入城仪式演出、《草庐·诸葛亮》实景演出……一批将三国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产品带着游客穿越古今,成为湖北省吸引海外游客的重要产品。
2018年6月在韩国国际旅展上亮相的三国文化游,吸引了大量韩国游客及旅行商的关注,不少韩国游客在旅游展现场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湖北圆“三国梦”。7月,来自首尔的国际政治学教授朴敏圭就来到了湖北省进行三国文化游,这已是他第48次来华旅游,第二次来湖北旅游。朴敏圭说:“我还要第三次来湖北,把赤壁、荆州等三国历史古迹再完整走一遍。要知道,《三国演义》在韩国非常火,不看看三国故地,那才是真的遗憾。”
文旅结合更是带来新的发展模式。鄂旅投公司以“核心吸引物+延展产业链”模式,打造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文旅产品,拉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比如,从2010年起,鄂旅投公司投入了10亿元,升级古隆中景区,对游客中心、武侯祠、草庐剧场、植物园、广德寺等景点进行提升。还着力开发“诸葛亮”这个IP,打造了《草庐·诸葛亮》实景剧,成为景区新的亮点。据介绍,未来5年,襄阳古隆中景区将重点打造主题露营地、花海、停车场、滑道改造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旅游的带动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湖北省依托厚重的荆楚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亭、古道都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比如,过去的老房子大多拆了重建,而现在这些带有文化印记的老房子则成了好东西,变身成为乡村游亮点,推动乡村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十堰竹溪龙王垭生态旅游区,有一栋由茶场厂房改造的生漆博物馆,外观做旧如旧又充满艺术感,收藏有100多件漆器、文物及现当代艺术品。竹溪是我国五大名漆产地之一,其中大木漆全国闻名,但过去多以销售生漆为主。这间博物馆,为十堰龙王垭生态旅游区的茶文化旅游增加了看点。
而龙王垭生态区,则直接带动周边2个乡镇2个农林场7个村的1338户4045人脱贫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8户1490人。
在钟祥,曾经的军马场变身为马厩酒店,建筑保留了马厩原来的特点,又用中国园林的回廊与隔断,让其变身为具有现代感的小型酒店,与茅草屋顶、酒店外的荷塘、弯曲的石子路、路边的野花融为一体,被评为“中国文化酒店最佳主题酒店”奖,成为钟祥乡村赏花游中的一大亮点。
文旅结合也让乡村提振精神。钟祥客店镇南庄村有7棵千年对节白蜡树,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大大小小的对节白蜡随处可见,竹子、棕榈树等各种树木包围着村庄。南庄村围绕着对节白蜡的历史文化和典故,发展乡村游,同时保留着南庄村真实质朴、原汁原味的“乡土味”,吸引了大批游客,也让南庄村焕然一新。
“村里面貌好了,打工的也回来了,大家干劲都很足。”村支书郭丁山说。
打造知音湖北大“IP”
244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自2017年4月开始公演的《知音号》,已经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被联合国副秘书长华安·克洛斯、马云等人专门点赞……这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堪称湖北省现象级文化旅游演出,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
手持一张旧船票,登上“知音号”,就仿佛开启了时空转换的大门,一脚踏入了1930年的武汉。在这艘复古的蒸汽式江轮上,没有固定的舞台,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着故事,演绎出武汉气质。这些故事,是导演组从成百上千个武汉故事中挑选的事件和人物,经历17次改稿,将亲情、友情、爱情浓缩在“知音号”上,不论是胖子麻球、码头大佬秋水、汉剧名伶小玉兰还是盲人实业家许世康,等等,都散发着浓浓的“武汉味”。
在导演樊跃的设想中,上演着近百年前老武汉故事的《知音号》,要创造的是“一场文化的相遇,几代人之间的记忆相遇,几代人对城市的记忆,对江水的记忆”。这些故事,体现了武汉的知音文化,也让海内外的游客更容易产生“遇知音”的共鸣感。
以城市文化打造内涵,以创意创新观看方式,知音号就这样引爆了长江文化旅游,成为湖北省长江旅游的拳头产品,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让更多游客通过知音号了解知音湖北。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旅游的经典去处,也是“宣传”湖北IP的“网红”,大批中外游客被编钟、越王勾践剑等大国重器所震撼,被湖北省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所吸引。
“有文化的旅游更受欢迎,因其特点鲜明也更能让大家记住,特别是海外游客,对我省的文化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文旅融合让湖北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湖北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通讯员曹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