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80万人脱贫 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

2018-07-17 16:12:5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80万人脱贫 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

图为:通城麦市镇冷塅村新建起的沉锣湾月季庄园,游客纷至沓来。

  近几年,湖北省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卖点凸显,模式创新,投资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

  据湖北省旅游委统计,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通过旅游实现脱贫80万人,占湖北省脱贫人数的17%。旅游扶贫的建档立卡重点村人均通过旅游增收5000元以上。农家乐、民宿、旅游购物等相关行业,还为乡村老人、留守妇女、低学历者等贫困弱势人群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

  卖点凸显,宛若百花争艳

  盛夏,鄂州市蒲团乡两万亩荷花盛开,美艳旖旎。6月30日,这个插花贫困乡举行第三届“蒲团荷花节”,吸引本地及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游客约3.5万人次前来赏荷。蒲团乡几个村的村民争先恐后地摆摊做起小生意,有销售自家农产品的,有销售儿童玩具的,还有销售旗袍纸伞的。何桥村村民吕丽娟将新鲜的瓜果、蔬菜、小龙虾拿到自家荷塘旁边摆卖,3天销售7000多元。

  蒲团乡发展乡村旅游,“卖点”是荷花。对贫困乡村而言,能不能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掘出吸引游客的卖点,事关乡村旅游扶贫的成败。

  地处大别山深处的罗田县平湖乡胡家河村,村边有一条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的巴水河流过,形成一片罕见的天然大沙滩——金沙湾,面积达数千亩。2017年,胡家河村以“金沙湾”为卖点,招引能人回乡,投资开发生态旅游,沙滩摩托、玻璃水漂、皮艇冲浪、趣味沙滩、竹排漂流等项目迅速落地。今年上半年,该村已经接待游客近万人,带动全村66户139人参与农家乐与旅游产品销售,创收10万多元。

  随着金沙湾旅游火起来,胡家河村也将于2018年底脱贫摘帽。最新的核查显示,该村人均年收入增长85%以上,贫困发生率已从28.4%降到1.8%,贫困人口从218人下降到14人。

  平原有平原的优势,山区有山区的特色。记者观察发现,全省乡村旅游各显其能,各种卖点凸显,宛如百花争艳。

  近年来,湖北省实施贫困区“旅游+”工程,推进贫困区旅游与关联产业融合,形成了一批乡村赏花、避暑度假、田园休闲等旅游新业态。

  2017年以来,湖北省旅游委会同湖北省农业厅,推出14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举办湖北茶文化旅游活动,发布16条湖北采茶旅游线路,覆盖了湖北省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与幕阜山区四大贫困片区。

  湖北省各地把有群众基础的庙会、歌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升级为旅游文化活动,形成隆中“草庐·诸葛亮”、利川“龙船调”、建始“黄四姐”、秭归龙舟节、武当功夫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

80万人脱贫 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

图为:鄂州蒲团乡举行荷花节,游客争相选购莲蓬。

  模式创新,带动增收脱贫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乡村旅游扶贫具有联通城乡内外、辐射千家万户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创造出10余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产生良好的带动脱贫效果。

  “景区带村”。建设一个景区,带动贫困地区的就业、农副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在恩施市沐抚镇开发的恩施大峡谷景区,解决本地居民就业达760人。2017年,湖北省195个重点旅游景区,帮扶贫困人口52032人,带动扶贫资金投入12.7亿元。

  “能人带户”。湖北省涌现了一批乡村旅游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典型。2017年湖北省172个高星级农家乐帮扶贫困户3112个、贫困人口1.22万人。黄冈“神峰山庄”闻彬军投资1.6亿元开发乡村旅游,安排当地农民就业2320人,带动周边村1万多农户、3万多人脱贫。

  “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旅游为切入口,以脱贫为目标,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十堰市双龙紫云合作社,70户村民入股,入股资金125.5万元;入股房屋58间,共计2038.29平方米,入股土地16.9亩。贫困户占入股总数的57%。去年元月份,合作社经营半年后分红6万元,每股分200元。

  “公司+农户”。旅游公司在贫困区开发项目,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保康县尧治河村,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该村注册“湖北尧神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先后建设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司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

  ……

  最近几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目前,湖北省37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全部将旅游作为支柱或者重点产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投资多元,好钢用在刀刃上

  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旅游前期投入耗资巨大。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地处鄂南幕阜山区的通城麦市镇冷塅村,新建起“沉锣湾月季庄园”,一期投资1100多万元。月季庄园带动冷塅村72户农户务工,其中贫困户38户,一年发放贫困户务工工资3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政府部门投入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上的资金,都是从多个项目整合而来。“现在,中央扶贫资金和省里扶贫资金,原则上都下放到县,由县里决定具体用途,县、乡、村三级商量着干。村里报项目,乡里审核,县一级整合。”湖北省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说。

  “不过,完全靠政府投入也不行。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必须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记者从湖北省扶贫办获悉,湖北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已经完善。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5万元额度,3年时间。办理相关手续后,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放贷,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免担保、免抵押。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另一种办法就是筹集社会资本投入。

  蕲春县蕲州镇龙泉庵村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没有向政府伸手。回乡企业家高卫全担任该村“义务村主任”之后,先后斥资6000万元用于完善全村基础设施,然后引进湖北省林业龙头企业——宜昌龙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万亩“龙泉花海”,联手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2017年游客突破30万人次。

  赤壁市中伙铺镇董家岭村“娘娘山”的灵山秀水,吸引了凤博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星火种植、益果农茶种植等6家专业合作社抱团投资开发。他们采取参股合作及合作社联营等形式,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将娘娘山打造成为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消费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

  多元化投资,给湖北省乡村旅游扶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8年3月,湖北省旅游委和湖北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9个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基本建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

  据湖北省旅游委预测,2018年湖北省乡村旅游预计接待游客达2.5亿人次以上,受益农民达到150万人以上,力争通过旅游业带动脱贫人数10万人以上。

  记者手记>>

  乡村旅游应突出“农味”

  黎海滨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湖北省乡村旅游扶贫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好势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倾向,值得警惕与防范。

  一是乡村城市化。有些乡村发展旅游,规划太刻意,一眼看去房屋整整齐齐,道路平整笔直。似乎很整洁漂亮,其实与自然不协调,失去了农村的味道。

  二是千篇都一律。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项目同质化问题严重。比如花海,除了规模不一,其他大抵相同;比如农家乐,几乎家家都是棋牌、钓鱼加餐饮。

  三是村民撇一边。说到底,乡村的主体是农民。然而,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全部是外来投资打造,与村民关联不大。村民与乡村旅游融合不到一起去,“旅游带动扶贫”目的打折扣。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韵味,不仅来自于原生态自然风光,还有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淳朴的风土人情。“农味”越浓越有特色,越能吸引游客。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黎海滨、通讯员刘建平、童金健、冯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