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魏河百媚生 游客留下赏花钱
上图为魏河村一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鸿、通讯员刘振宇摄)
魏河村,应城市城北办事处的一个小村落,千百年来,娴静优雅。
魏河人爱笑,男女老少,莫不如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穷得揭不开锅,但邻里之间依旧笑脸相迎,一团和气;
2016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侵袭,他们笑对天灾,积极生产自救;
如今,他们笑得更开心了,村容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红红火火的日子越过越有味。
苦笑中,守着金山讨饭吃
魏河村没有特别之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农村,青壮年劳力蜂拥外出,只剩妇孺老幼驻守田园,村里脏乱、土地荒芜、产业凋敝……
当了3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曾友平说,其他村湾没落的“病灶”在魏河村都能找到,“老百姓淳朴,日子过得苦,但相互之间和睦相处。”
为了振兴魏河,村两委使出浑身解数。2009年,湖北省农业厅确定建设以魏河村为核心区、辐射周边12个村的湖北省高标准油菜示范基地。
历史机遇来之不易,扶持政策货真价实。曾友平带着乡亲们种油菜,面积一路上升。
然而,短暂的新鲜很快被不理想的收成冲淡。以2014年为例,油菜亩产约450斤,当年收购价格为1.8元/斤,亩产值810元。如果再扣除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人力成本等,落在农户口袋里的收入所剩无几。“油菜能当饭吃?”在农户们眼中,油菜种植投工投劳大,远不如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省力省心。曾友平曾亲眼看到,农户白天按照要求种下菜籽,晚上又刨出来。
老曾急过、恼过,但细想下来,也能理解。魏河村238户1210人,旱田、水田加起来只有1730亩,种油菜,还须尝“甜头”。几经争取,最终,应城市农业部门免费提供菜籽,农忙时节提供机械作业,收获季节还帮忙销售。魏河村的油菜种植面积总算保住了,但农户们的荷包并没有鼓起来。
沃野中,游客留下赏花钱
魏河油菜的名声日渐壮大,每年初春时节,赏花的游客越来越多。
一开始,人们没在意。“人家来看几眼花,拍几张照,然后坐着小车就走了,跟咱有啥关系?”花团锦簇,车来车往间,村民们一无所获。
慢慢地,收入来了——
车多难停,有游客看中农家大院,停几个小时,走时留下几张零钱;
口渴难忍,有游客找到老乡家里讨水喝,几枚硬币当做答谢;
临别之际,有游客看上田地里的新鲜蔬菜,不问价钱也要装上几塑料袋。
油菜不仅能榨油,还能做旅游!魏河不仅能住人,还能吸引人!找准了致富路,曾友平和乡亲们乐了。
2017年,魏河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在湖北省综改办、应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魏河村多方筹集资金578万元,拉开了旧貌换新颜的序幕。至2017年底,全村拆除、改建危旧房屋53间,迁移坟墓402座,硬化路面2.56公里,安装路灯50盏。
美起来,亮起来,村民跟着富起来。
2018年3月至4月,来此赏花游客超过1万人次,魏河村旅游经济收入有60万元。村民曾祥明把自家三间房改造成餐厅,月销售额有7万多元。“不算多,不算多,赚了点小钱。”见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祥明喜笑颜开。
憧憬中,乡愁点点入梦来
跨过富水河的石桥,左手边一座凉亭坐落果园之间,右手边一条长廊盘桓水塘之畔,正前方百余位女士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路灯下的男人们以棋会友。
如今的魏河村变的是村容村貌,不变的是和谐相依。
拆除、改建危旧房屋,没有一人阻工;迁移坟墓,没有一人闹事。村民魏双伢说:“谁阻工,谁闹事,谁就是魏河村的罪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农村变美了、变富了,更让农村的希望回来了。”
魏火山,地道的魏河村人,经过多年在外打拼,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想回家了,连续多年个人出资,聘请村里的民间艺术团在春节期间踩高跷、闹龙灯、舞狮子。他说,树高千尺离不开根,好想找回儿时的记忆。
想回家的,何止魏火山一人?
一年来,随着家乡巨大的变化,数十位曾经离开的魏河人渴望归来。
没有宅基地,咋回得来呢?曾友平能理解,但也无能为力。“当初选择离开,因为魏河穷、苦,看不到希望,现在我们找准了出路,可以扬眉吐气了。”以前别人问曾友平是哪里人,他只能模糊地回答“城北的”,现在可以自豪地说“魏河的”。
仅仅一年,魏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曾友平心中,一幅更大的蓝图已经勾勒出来——利用现有土地打造油菜花和紫薇花观赏区,引进草莓、蓝莓采摘园,配套的农家乐餐厅已建成,民宿设施已启动,体验式榨油作坊正在规划。“再给魏河两年时间,保证让这里更美、更富,让所有人来到魏河就不想走。”他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峰、通讯员刘振宇、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