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罗田探索:能人回乡描绘诗画罗田
编者按
立足于本土资源成长壮大起来的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提供了大量就业、税收。
如何以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成为时代命题。湖北日报今起推出“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专栏,展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亮点。敬请关注。
骑马、赏花、磨豆腐、吃农家饭……5月29日,武汉市民李丽蓉带着家人来到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一家人玩得十分开心。她说:“原以为到罗田只能上天堂寨、登薄刀峰,没想到处处皆有景,景景不相同。”
“四季有景观,月月有花赏,处处能休闲。”罗田县委委员熊庆介绍,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罗田近两年把全县作为一个“景点”进行规划建设,通过“能人回乡”激活全域旅游。截至5月底,已有98个“能人”回乡,开工项目62个,涉及观光农业、文化民俗、漂流体验、旅游服务等方面,总投资额78亿元。
封山育林全域保护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宜居宜业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提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绿色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把全域旅游作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实现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
全域旅游首先从生态保护着手。从2014年开始,罗田县封山育林,实行严格的“八个禁止”:禁止商品材采伐;禁止新审批木材加工企业;禁止县道以上公路沿线林木采伐;禁止采挖房前屋后零星树木;禁止毁林从事开垦、取土、取石活动;禁止采割松脂;禁止乱挖树蔸;禁止非法猎捕野生动物。
2016年,罗田对天堂寨、薄刀峰、黄狮寨、青苔关等四个国有林场和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全方位保护,停止审批新项目,停止外来人口迁入。
罗田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66.37%升至68.43%;国土绿化率从70.12%提升到73.5%,均居全省前列。
罗田重点景区、主要游客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均建有第三卫生间,A级厕所比例达100%,累计新建旅游厕所45座、改造18座,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免费使用”的要求。
能人回乡激活资源
如果仅依靠政府投资,绿水青山难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罗田把目光转向在外打拼的能人,能人回乡成为该县“一号工程”。
2017年5月26日,罗田籍企业家阎志率卓尔文旅集团回乡,签下罗田全域旅游合作开发协议,投资50亿元打造天堂寨、天堂湖、青苔关、观音山、黄狮寨5个重点景区;建设九资河、胜利、三里畈、匡河、凤山5个特色小镇,这是罗田史上最大一笔引资项目,成为罗田全域旅游的“引爆点”和“定盘星”。目前,率先开工的胜利小镇雏形初现,它布局有特色民宿、酒店、书院,游客在大别山能享受到现代都市和乡土气息结合的旅游体验。
北京律师徐志新返乡创业,投资1.6亿元,将7000亩荒山变成3A级景区燕儿谷,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河南人韩路锋是罗田女婿,他在平湖乡沙塘角村投资2.5亿元,建设“七彩花果山”,利用村民闲置土地打造花海树海,栽种进口赏景花卉和苗木各100多种,包括欧洲月季、鲁冰花、郁金香、日本赤枫等名贵品种,吸引大批观光客。
四季有景四季可游
“全域旅游,重点在融合。”罗田县旅游局局长林玲介绍,通过能人回乡,加速推进农旅、林旅、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旅游新业态。
2016年,匡河镇张家河引进湖北祥禾园林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种植玫瑰、牡丹、桂花等,“花卉苗木种植+精油加工+旅游观光”农旅融合,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玫瑰花海。
白莲河乡能人徐应良投资新建“十里荷塘”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园,种植荷花6000余亩,围绕荷花产业配套游步道、观景亭、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成为农旅融合样板。
罗田是著名的“板栗之乡”,多位返乡创业者尝试林旅融合,将凤山镇丰衣坳板栗园、河铺镇八里畈板栗园、大河岸镇周家咀板栗园等改造成板栗公园。2017年8月26日,罗田板栗采摘文化节吸引2000多名游客,打板栗、品民俗、看美景。生态园负责人郑海元表示,准备再流转5000亩,从种植、生产到旅游深度融合,把大河岸沿线建成板栗采摘带。
三里畈镇张家冲村被誉为“荆楚家学第一村”,罗田县统计局原局长丁汉平退休返乡,以丁氏族人的家学故事、实物等为载体,发展传统文化体验、乡土旅居和文创农产品等产业,让曾经脏乱差的家乡变景点。通过旅游+的融合带动,罗田县去年旅游综合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新业态新项目带来的旅游收入近19亿元。5年前,上天堂寨、登薄刀峰,曾是罗田旅游的主要内容,两大景区收入曾占罗田旅游的七成。如今,两大景区旅游收入占比下降到30%左右。
“四季有景”“四季可游”,一个全域旅游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陈,其终极目标是全面建成“诗画罗田”——鄂东最佳旅游目的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世昌、通讯员刘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