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武汉经验”是什么?
教室环境监测
主题班会宣教
进校宣讲
家长听宣讲
进校监测
监测反馈单
6月5日,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暨2018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集中调研将在武汉举行。
6日是第23届全国“爱眼日”,2018年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
此时此刻,教育部的这一安排,让作为主场武汉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再次成为全国焦点。
武汉是教育部学生近视眼防控实验区。2017年,全国“爱眼日”的主会场也选在武汉。这充分证明了武汉的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此次调研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不断推进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近视眼防控、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和推广好‘武汉经验’是调研的重要目的。”
那么,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武汉到底有么经验?
“概括起来说,武汉经验就是‘15421’,这里面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说。
“5大保障机制是后卫和守门员,4个体系是中场,2个规范是前锋。运用大健康理念通过智能监测与数字化管理,让学生‘不近视,迟近视,慢近视,低近视’,降低学生近视发生率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武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曹文伟形象地用一个足球队来比喻学生近视防控“武汉经验”。
敢为人先 “创新五大保障机制”破解世纪难题
“长期以来,学生近视防控普遍存在‘缺乏统一领导体系、缺乏全面系统资料数据、缺乏资金投入、缺乏有效监管’及‘卫生、教育条块脱节,临床与预防学科脱节’等世纪难题。”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李立明教授认为,武汉创新的“五大保障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五大保障机制
(一)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办公厅、教育、卫生、财政、科技、质监、团市委及市视防中心等融合多部门参与的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责任,以教育为主体,卫生作为业务主管,市视防中心承担具体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专家指导的科学决策机制。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复杂,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坚持多学科融合、多技术整合应用。武汉市组织教育管理、卫生管理、眼科、眼视光、流行病、妇幼卫生、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设立了市专家委员会,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
(三)创新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机制。市政府为预防控制青少年视力低下创新机制专门成立非营利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配合政府各部门承担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完成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项目,采取“养事不养人”的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模式,保障学生近视防控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以教育部门为主的责任机制。建立由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学校校长牵头的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学校为阵地的市、区、校三级管理责任机制,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教育部门与学校管理责任。市视防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提供公益性服务,在市视防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共建学校、家庭、市视防中心“三方共管”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网络。
(五)监督评估与公益性保障机制。没有监督就没有落实。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良性发展。市教育局组织相关单位人员与市视防中心专业人员对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实行通报,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形成监督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保障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团市委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提供工作场地,公益服务经费纳入市教育每年专项经费预算,市财政局每年按专项经费预算拨付与管理,确保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公益性与市视防中心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追求卓越 构筑坚固的“421”学生视力防护网
近视一旦产生很难逆转,近视防控工作必须从源头控制,要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建立融合多方位(预防、保健、康复)、多层次(生理、心理、社会)、多环节(学校、家长、学生)、多阶段(视力正常、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基本公共服务与专项服务体系与规范。
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历阳教授告诉记者,武汉经验与近期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的“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要建立干预体系,推进教医协同,突出学校主体责任,抓好眼保健操、户外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等措施落地落实,坚决遏制青少年视力低下势头”高度契合。
经过十余年探索,武汉已构建完善“421”(即四个体系,两个规范,一个系统)学生“视力防护网”:构建立体宣传教育体系,提升视力健康素养水平;建立“三项监测”体系,实施视力健康风险预警;完善综合干预体系,加强早期预防控制;建立数字化动态管理体系,落实三方共管;制订了群体学生和个体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工作规范;研发智能监测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全面高效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421”学生“视力防护网”的科学、高效运行,武汉学生近视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防控成本降低,科学性增强,工作效率提升,“一降、一增、一升”的三重效应。学校工作形成常态,学生视力健康素养较大提升,92所重点监测学校监测数据显示:学生标准化视力低下率从2014年至2017年由50.83%下降至45.45%,其中小学阶段分别下降0.20%,2.45%,3.31%,实现“三连降”,92所重点监测学校有72所学校学生视力低下新增率得到控制。
“实践证明,视力健康管理落实越好,学生近视防控的效果就越好。对此,国家、省、市卫计委经过实地调研,给予了我们高度的专业认可。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计委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实践》作为教育部唯一的优秀实践典型案例交流。”武汉市视防中心主任杨莉华自豪地说。
久久为功 学生近视防控正走在“大健康”路上
维护学生视力健康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不是立竿见影能显现成效的,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学生近视问题关系民族健康、国防建设,国家未来,影响学生的终身幸福,没有健康一切为零。需要社会各界承担起责任、持之以恒,从政策、技术、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发力,融合多层次、整合多学科,开拓创新。
十余年来,武汉学生近视防控历经“查病-治病”“综合防治”至“健康管理”3个阶段,在全国率先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这一路走来,感谢政府各部门持续的大力支持,教育和卫生等部门全力配合,专家和工作团队的默默奉献,学校、老师理解支持,家长的配合。是他们共筑学生视力健康的教育“底线”、预警“防线”、责任“前线”、专项服务“保障线”——“四道线”,努力实现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杨莉华主任深有感触说。
水滴石穿,久久为功。
“工作刚开展时,部分学校对我们的工作推诿、敷衍,认为我们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愿意支持;有家长更是质疑我们的动机,认为我们是打着幌子营利,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打破这个局面,我们视防队靠巨大的毅力和决心,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做工作,给家长一场一场做宣讲,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大好局面。”作为亲历者,武汉视防中心学校工作部部长徐婷深感骄傲。
要改变大家观念,就要大力普及视力健康教育。
通过全方位的培训,武汉建立了一支中小学分管校长、保健老师(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视保员组成的“视防大军”,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大健康体系。目前,累计开展了校长培训145场,保健老师培训165场,班主任培训820场,视保员培训1841场,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学生视保员队伍。开展家长培训1313场,开展学生视力健康教育课5680场,听课人数49万多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武汉学生近视防护在“大健康”理论指引下也再次踏上新征程。
最近,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调研协调会订下新目标。
下一步武汉将在4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要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标准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环境,减少学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营造学生视力健康支持性环境,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全覆盖;二是加快智能监测数字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高效实施学生视力健康全过程管理;三是加快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加快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学生个体深度服务提供保障;四是加大先进模式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宣传,大力推广可复制的服务体系。
“我们要让科学的学生近视防控理念和做法覆盖每一所学校,服务更多学生、家庭,为有效控制学生近视,促进学生视力健康发展,为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说。
记者周锐 邓小龙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
通讯员邹永宁 郑卫国 尹又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