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23亿打造一流就医环境
原标题:向“小病不出街 大病不出区”的目标迈进 江夏23亿打造一流就医环境
江夏中医院效果图
协和江南医院
法泗卫生院办公楼
江夏中医院远程会诊现场
近两年来,江夏区投入23亿改善基层医院环境,招考80名大学生下基层,充当村民的健康守门人,开通的影像学、心电图远程会诊2.1万例做实医联体,三招有效提升了区基层卫生院的就诊能力,促进了分级诊疗,向“小病不出街,大病不出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5月30日,在建的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百名建筑工人正在忙碌,一栋占地面积823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四层建筑已经封顶。这是江夏区投入23个亿打造一流就医环境,实现分级诊疗,打造健康江夏的一个缩影。
投入23亿打造一流就医环境
“医院新建的病房大楼环境真不错,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真好,老人住在这里,我们很放心。”5月30日,家住江夏纸坊绿地小区的李先生说,他的母亲前几天在家里不慎滑倒,造成左肩部锁骨骨折,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没想到医院变化真大。
江夏区卫计委主任朱华乔介绍,江夏区委区政府为打造“独立成市”的武汉南部生态新城,始终把民生建设放在首位,在前三年投入15个亿的基础上,将再投入8个亿继续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投资11.5亿元、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已于2016年建成;近三年来,江夏区累计投入2.6亿元,完成了9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地搬迁重建。江夏区还成功创建“湖北省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3个。金口、五里界、山坡、安山等5家卫生院创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即将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异地重建的江夏区中医院,占地35亩,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投资6.37亿元,床位600张,即将动工;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搬迁到原江夏区人民医院旧址,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拟开放床位200张,地面停车位200个。
为了缓解光谷地区看病难问题,占地面积8230.14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开放床位80张的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张接诊。
即将开工的湖泗卫生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88平方米,开放床位60张,总投资2878万元。
即将投入使用的区疾控中心大楼,占地面积4883平方米,建筑面积11417平方米,总投资4415万元。
“再过3至5年,江夏各医院的硬件建设将彻底改变,我们将在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上、医生服务态度等软件上下功夫,为健康江夏做出应有贡献。”展望未来,朱华乔说。
80名大学生充实基层卫生院
“感谢组织上的信任,我一定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让就医者满意。”5月30日,江夏区法泗卫生院副院长余婷告诉笔者,她是一名90后,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毕业,2017年8月份应聘来到法泗卫生院任副院长。刚开始也有压力,怕干不好,后来在卫计委领导和老院长的鼓励信任下,现在觉得工作越来越顺手。
人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为加强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2017年,江夏区拿出80个事业编制,参加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考,8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卫生院。同时,设立了160名编外用人额度支持基层,区财政定额补助3万元/人/年,每年总计投入480万元。
留住“凤凰”是难点,江夏区采取三招留住人才,一是服务留人。每个卫生院拿出一层楼的周转房,作为大学毕业生宿舍。安排在医院食堂就餐,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信任留人,90后研究生余婷上班第一天就被聘任为卫生院见习副院长。三是培养留人,研究生张良鹏、余婷和其他12名大学毕业生已经送往上级医院进修,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江夏区卫计委主任朱华乔说:“按照健康中国的要求,未来5年,江夏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5名全科医生,基层卫生院临床医生5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14家卫生院影像学、心电图诊断达到二级医院水平
2017年,借助医联体的东风,江夏区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利用互联网+,建设远程心电图会诊中心、影像学远程会诊中心。同时,江夏区内14家卫生院的心电图、DR、CT上传到远程会诊中心,集中诊断。这14家卫生院影像、心电图诊断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截至目前,影像学远程会诊14170例,远程心电图会诊6842例。
69岁的居民尚永生家住江夏区山坡街,他咳嗽了3个月,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他在山坡中心卫生院拍摄了胸部CT,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请江夏区中医院专家看了片子,确诊右下肺炎性病变。“不是大病,我就放心了。”尚永生一颗悬着的心落地,安心走进了卫生院住院治疗。
山坡街地处江夏南部,加上周边安山、湖泗、舒安几个街道,人口达10万人。这里地处偏远,2017年年底,江夏区中医院资助山坡中心卫生院买了一台CT机,然而机器调试好以后,卫生院只能拍,却没有专业的医生阅片。好在不久前,江夏区搭建起远程会诊平台,卫生院的CT片、DR片可同步发送到大医院阅片室。
据悉,远程会诊平台目前已覆盖了江夏区14家卫生院,上接江夏区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院两家区级医院,及武汉市3~5家三级医院。
2018年内,江夏区还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进远程会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
医疗资源下沉 做大做强医联体
2017年3月8日,江夏区中医院住院患者张少风,一早就等候在放射科阅片室外。
39岁的张少风,是江夏山坡街人,因右侧大腿疼痛、行动不便半月,在江夏区中医院住院。磁共振显示,其右侧股骨远端呈现低密度阴影,怀疑是非骨化性纤维瘤。
“我想到湖北省肿瘤医院明确诊断,可我行走不便,专家号也难求。”张少风申请了远程会诊。
9时整,阅片室内投影屏上,出现一位面带微笑的医生,他是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影像诊断首席专家刘玉林。江夏区中医院院长熊侃以及骨科、放射科专家向刘玉林介绍了患者病情。
3分钟后,张少风的电子病历、磁共振影像传输到刘玉林的办公室。不同于以往视频会诊传输模糊的影像,现有的远程会诊传输的是高精度影像资源,相当于“原片预览”。
“可以排除非骨化性纤维瘤!”刘玉林阅片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那是否考虑骨髓感染?”熊侃问。
“可能性较大。”刘玉林建议,病人暂时不必转诊至上级医院做骨穿活检,先维持抗感染、制动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得知会诊结果,张少风的眼泪“刷”地流下来:“不是肿瘤就好,我可以在江夏放心治疗了!”
医联体、分级诊疗是医改的深水区。面对诸多困难,江夏区卫计委迎难而上,提出了“一中、二新、三建、四化”的创新发展思路。即以服务为中心,进一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全面实现卫生计生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
按照“一中、二新、三建、四化”的要求进行统筹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卫生院。远程医疗撬动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与21家卫生院的医联体“航母”。
自2016年协和医院托管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以来,医联体“龙头的舞动”明显增强,一年多来住院人次翻番,外转就医人次明显减少,人均医疗支出下降。
“名医家乡行”守护村民健康
“非常感谢杨医生,他让我不用跑路,就看好了病。”提起杨光洲,江夏区山坡街保福祠村民胡秀元就很激动。胡秀元说,她今年54岁,2018年1月初,不小心摔倒导致右尺骨干骨折。江夏中医院骨科医生杨光洲,每周三固定到山坡街卫生院给她看病,腊月二十九也照常,让她不用跑路也享受到二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在医联体建设中,江夏区中医院利用医生的家乡情结,开展“家乡名医家乡行”活动,按医生籍贯回乡坐诊,引导基层群众“就近就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自2016年1月开始,江夏中医院开展“家乡名医家乡行”活动以来,累计服务患者达23000余人次。江夏区中医院的骨科主任杨光洲和消化内科主任夏梅青,每周三都回到家乡山坡卫生院坐诊。
“我俩作为山坡人,回到家乡为乡亲们看病,打心底里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杨光洲说,自从他们回到家乡坐诊后,很多以前熟识的亲戚、邻居、同学不再舟车劳顿奔波到上级医院就诊,而是到家门口的卫生院来找他们看病。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百姓,他们还建起了200多人的微信群,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为大家释疑解惑。
江夏农村孕妈妈顺产全免费
国家“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为了减轻农村孕产妇的生育负担,2017年年初,江夏区重新制定了新政策:凡在该区内医院分娩,定向补助金额提高到3500元。除了之前的650元补助外,余下的2850元全部纳入生育补助。
这意味着,今后江夏区的农村孕妈妈在区内医院顺产生伢,可以一分钱不花。即便是剖宫产生伢,也可以报销3500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江夏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凡2017年1月1日后生产的江夏区农村户籍妈妈,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出院小结、住院发票原件或复印件,到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领取“江夏农村户籍孕产妇政策内基本生育服务免费申报表”,填写盖章后,直接到江夏区妇幼保健院办理报销。(文:关晓锋 张春红 图: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