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千年“火焰山”终圆绿色梦
原标题:曾被预言永远无法变绿,如今变身省级地质公园——千年“火焰山”终圆绿色梦
图为:石鼓镇火焰山披绿装。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袁晓秋 李露
初到丹江口市石鼓镇火焰山一带,只见褐红色的山头栽满绿树,这对看惯了绿树青山的人而言,不免觉得新奇。可有谁知,这绿色却来之不易,是石鼓镇人用了近20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不懈,才让火焰山变绿。
这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层呈暗红色,在风化、侵蚀、溶蚀等自然作用下,形成柱状、棒状等,千姿百态。然而,只有在植被呵护下,它才是美丽的。倘若没有绿树的遮挡,脆弱的土壤层遭遇暴雨将发生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石砾堆积,土壤退化,草木不生,只有一片白花花的石头,也就是石漠化山地。
曾被预言永远无法变绿
火焰山由几个连片山头组成,占地8000多亩,涉及该镇黄川村、刘泉村等多地。在村民印象中,这里在他们出生前就已如此——山体发红,土层瘠薄。一到夏天,光秃秃的山体散发出滚滚热浪,形同熊熊烈焰,火焰山因此得名。
这名字背后的辛酸苦楚,只有当地人知道。72岁的石鼓镇黄川村原村支书汪光皓回忆,相关部门测算过,火焰山一带土质中石粒含量高达60%,土质属于黄浆石,没有肥力,是典型的重度石漠化地区。因此,山上不管是种什么都难得活,且一遇暴雨就被冲毁,村民们只能白白受穷。姑娘们只想嫁到外地,小伙子们更是难找媳妇,山地被迫撂荒。上世纪80年代,曾有日本专家来当地考察。专家们站在褐红色的火焰山上,留下一句断言,“这里不适合造林,是一块永远不会变绿的地方”。
然而,当地人没有放弃。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丹江口市林业局、石鼓镇党委、政府立下“定把荒山变绿园”的誓言,组织全镇人员开山炸石,填土种树。2007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启动。为改善库区水土流失问题,科学有效推进火焰山造林,丹江口市林科所在黄川村选择200亩严重荒漠化山场作为造林试验基地,探索挖窝整地、砌石挡土等适宜火焰山造林的方式。
没土没水,常规造林方式在火焰山上行不通。他们在两条沟壑之间垒石头,形成三角形的谷坊,在谷坊里种树。或者用绳子吊着人,在悬崖峭壁上打钢筋,钢筋上放树枝挡住流失的土,均取得一定成效。
火焰山无法变绿的预言开始被打破。
久久为功出现造林奇迹
2009年,三十出头的徐泽成被任命为丹江口市造林工程服务队队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由政府出资,完成黄川村的500亩火焰山造林,工期为一年。
徐泽成在研究人员的试验基础上,开始大规模造林实践。
要想树成活,首先得“抓”根。他们在火焰山上造林得先刨土,再开挖1立方米左右大的标准大窝,将树苗带土移栽进去,使用生根粉、吸水保温剂等新技术,最后用地膜覆盖保墒,提高树苗成活率。然而,火焰山的土质石粒含量高,挖树窝如同从石头缝里抠土。工人挖一个树窝,就得花一上午时间。
接下来是固土。为防止水土流失冲毁树苗,徐泽成和工友们在树苗四周砌挡土石埂。还得抗旱,没有灌溉水网,也没有运输车辆,他们只能去2公里外找水源,用水桶接好,再小心翼翼地肩挑背扛回来。夏季,火焰山的地表温度接近60摄氏度,几趟往返下来,他们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徐泽成说,当时整个造林工程服务队只有13个工人,工程量大,任务重。为加快造林进度,工人们都不回家,就近在山下搭工棚住下,条件艰苦。再加上之前火焰山大规模造林从没成功过,有人开始打起退堂鼓,想回家。作为队长的徐泽成,采取白天干活、晚上开会的形式,每晚和工人们谈心,交流造林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工人们逐渐甩开思想包袱。
通过实践,他们发现火焰山上栽其他树苗容易“水土不服”,唯独侧柏、塔柏、刺槐等乡土品种能“顽强生长”,比较容易存活,于是,他们改进造林品种,树苗成活率和绿化效果大大提高。
工期接近尾声,看到新栽的树苗不但活了下来,而且长势良好,大伙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山头绿起来,日子美起来
造林三分种,七分管。造林工程服务队完成栽种任务离开后,黄川村村民杨玉华被镇政府聘为专职护林员,负责管护这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
杨玉华巡山时,主要提醒村民不准上山放牧。为此,他可没少挨骂。“火焰山撂荒多年,村民们习惯在这放羊放牛。可是,这片荒山上的一草一木太不容易了。我们一定要守住!”他说这话时,有些动情。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知道,我们这离丹江口水库只有一公里,如果不把火焰山生态修复好,水土流失继续加重,一下雨,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就会冲进水库,不仅影响水质,而且直接威胁距离这里不远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安全。”
徐泽成他们也没闲着,继续在火焰山片区其他山头扩大造林面积。
就这样,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一棵树一棵树地呵护,小树苗们终于在坚硬贫瘠的火焰山上扎下了根,造林成活率接近90%。2016年,火焰山片区人工造林面积已接近4000亩,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样板工程,在全省推广,还被评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山头绿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美起来了。
丹江口市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刘远明介绍,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对火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村民们也有了新的致富门路,种柑橘,办农家乐。一到秋季,在石鼓镇玉皇顶生态采摘园区,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忙着拍照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们。
与此同时,当地还打起依靠独特丹霞地貌资源发展旅游业的算盘。2017年,石鼓镇将当地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打包,成功申报我省首家以丹霞地貌为特色建成的省级地质公园,焕然一新的火焰山片区被纳入其中,穷惯了的村民终于有望吃上“旅游饭”。
刘远明说,火焰山片区的造林任务还将继续推进,未绿化部分已纳入精准灭荒工程中,将尽快完成。
历经艰难,千百年来光秃秃的火焰山,终于被染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