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夷陵: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 绿色理念“种进”心中
“生态小公民”环保教育课堂(供图 夷陵区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张永良 通讯员 朱永杰): 5月25日,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中七年级十班的教室里,围绕“洁净夷陵,垃圾分类”主题,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小公民”环保教育课展开。同学们5人一组,有的用自编自制的顺口溜分享传唱,有的进行垃圾的现场投放、你投我评,还有的用PPT展示、“你问我答”,各自使出浑身解数,让垃圾分类小知识扎根心中。
这只是夷陵区开设《生态小公民》校本课程的一个缩影。
“生态小公民”环保教育课堂(供图 夷陵区委宣传部)
“在夷陵区,不仅是东湖初中,《生态小公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必修课’。”夷陵区教育局局长郭道林介绍,为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的要求,夷陵区结合自身生态环保教育现状,出台《夷陵区生态公民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推进生态公民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从学生抓起,从幼儿抓起,将生态环保意识植根于幼小心灵。为此,夷陵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夷陵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生态公民教育。
为确保生态环保教育规范有效落实,2017年,夷陵区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编印《生态小公民》校本教材,教材分幼儿版、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和初中版。2017年9月,《生态小公民》校本教材免费发放到了夷陵区4.3万多名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手中,循环使用。
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中(供图 夷陵区委宣传部)
“生态小公民”环保教育课堂(供图 夷陵区委宣传部)
“教材十分注重本土性、地域性,每个学生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自己家乡,一下子就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东湖初中校长向芳介绍。幼儿和小学低年段《生态小公民》教材采用彩色绘本、插图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在“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做一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根种生态意识。小学高年段和初中《生态小公民》教材则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知识长廊、活动天地、践行平台、资料链接等版块,普及生态知识,传授生态技能,促进生态习惯养成。
为保证授课质量,夷陵区教育局出台《生态公民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各学校生态教育课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考评,在教学中严格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教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不仅如此,《生态小公民》课程的开展情况还与教师常规工作、业绩考评挂钩。”夷陵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汪宏军介绍。
刘沅鹭是夷陵区“十佳环保小卫士”,更是东湖初中的“环保小明星”。在学校,刘沅鹭既是“生态小公民”环保理念的宣讲者,又是“生态小工匠”的行动示范者。刘沅鹭与同学创作了“环保十指口诀”,并主讲了“小手拉大手,环保一起走”生态环保课,生动活泼的环保小课堂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课堂外,刘沅鹭自制环保酵素。果皮切碎,调制红糖水,红糖、橘皮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发酵,每个月要记得放一次气,3个月酵素完全发酵便可使用,发酵越久效果越好,每一个步骤和各种注意事项他都烂熟于心。每周六下午,刘沅鹭还会到夷陵区首家社区环保教育站——平云花园环保教育站去做环保知识宣讲员。
“生态小公民”环保教育课堂(供图 夷陵区委宣传部)
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中,只有让孩子们走出课堂亲身实践,才能让环保的种子生根发芽。2017年,夷陵区开展了“富美夷陵、环保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各学校通过上一节环保教育课、学一门环保小技能、落实一项环保硬措施,促进学生绿色环保生活习惯的养成。
如今,特色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在夷陵区20所幼儿园、49所中小学全面推进,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实验初中、东湖小学等成立环保社团,每周开展生态环保社团活动;黄柏河小学、东湖小学等与夷陵区科协、环保局联系共建,定期邀请专家和志愿者开展知识讲座;九四中学的“环保金点子”征集活动,实验初中的酵素制作主题实践课,东湖小学的环保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小溪塔二小、陈家冲小学的环保创意设计大赛,机关幼儿园的“环保小卫士”评选等特色活动常态化开展,已成为夷陵区生态教育的闪亮名片。
据统计,2017年开课以来,夷陵区生态教育课上课5878节,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活动1135次,展出生态环保作品9221件。夷陵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夷陵区将不断加大生态公民教育投入力度,建设一批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整合教育、林业、科协、环保、国土等部门生态环保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生态环保教育与社会、家庭生态环保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全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