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马铃薯产业:从副食到主食看小土豆如何跨界

2018-05-15 10:50:2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杨坤林|责编:孟慧

  湖北,作为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首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选择了5家企业开展马铃薯主食化探索。3年过去了,马铃薯主食化之路,走得顺不顺?消费者接受吗?产业发展还有哪些瓶颈?

  A

  国家粮食战略调整——

  土豆当“饭”,推动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

  土豆当“饭”,并非新鲜事。在欧美等国家,马铃薯作为主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湖北恩施,烤洋芋、煮洋芋,早就是老乡们饭桌上的主角。食物史证明了马铃薯是适合人类需求的主食。据了解,在湖北省早就以“5斤土豆折合1斤粮食”将土豆计入粮食总产量。

  马铃薯主食化上升至国家战略,背后有什么样的考量?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是推动国民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快开发丰富多样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培养马铃薯主食消费习惯,将为培育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肖长惜说。近年来,湖北省粮食连年丰收,三大主粮出现“三量齐增”现象,从供给侧结构来看,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尤其是玉米去库存压力较大;从需求侧结构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追求营养健康成为消费趋势,而农产品市场结构又比较单一。因此,把马铃薯纳入主食大家庭,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

  对于湖北而言,肩负着更大责任。发展马铃薯产业,我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湖北,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可种植马铃薯,全年收获期长达9个月,是全国少有的种薯、加工原料薯、食用薯生产区域。科技优势明显,华中农业大学建有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恩施建有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这些将为马铃薯主食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湖北省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专用品种不断优化,种植模式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马铃薯规模化种植逐年上升,引导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对接原料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以高产高效助力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介绍。

  马铃薯被赋予主粮化的内涵,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复配米等主食产品,实现由目前的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

  为何选择马铃薯作为主食开发产品?专家介绍,马铃薯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全部7类营养物质,100克土豆的维生素含量相当于7个苹果,钾含量相当于两根香蕉,且富含膳食纤维。与小麦、水稻种植相比,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另外,马铃薯被加工成全粉,可存放10年以上,无疑是国家战略储备的绝佳选择。

  B

  小土豆魅力初显

  ——强力推进,产业化步伐加快

  每天早上6时,一辆运输车载着土豆做的糕点、面包等产品,从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驶出,不到一个小时,这些土豆做的产品出现在该公司旗下的超市中。

  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承担马铃薯主食化开发的试点企业,3年积累生产马铃薯全粉配比为30%马铃薯糕点系列产品726.4吨,并采用恩施土豆为原料,研发出纯天然“马铃薯酵母液”,用于烘焙面包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该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全面推动。

  2015年起,湖北省以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为契机,遴选宜昌市天宇食品有限公司、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三杰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湖北金银丰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探路,其中马铃薯热干面企业1家、马铃薯挂面企业2家、马铃薯馒头、糕点类企业2家,并确定各企业马铃薯补贴产品的加工数量和补贴资金额度。

  3年来,湖北省积极培育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群体,充分利用媒体、“互联网+”和进学校、进机关、进超市、进食堂等形式,广泛开展现场品尝、宣传推介等活动,宣传马铃薯营养价值、产品类型及产业发展情况。2017年累计组织试点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招商会、博览会、观摩活动等21场次,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宣传9次,消费者逐步认识并接受马铃薯主食产品。

  在政策的扶持和引领下,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湖北省马铃薯主食开发初战告捷——产业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体系建设基本建立,科技创新取得一定突破,市场主体培育卓有成效,截至2017年12月下旬,5家企业3年累计生产各类马铃薯主食产品6064.9吨,销售6031.2吨。

  不断增长的加工需求拉动生产环节快速发展,2017年湖北省马铃薯生产面积、单产、总产分别达到386.9万亩、211.3公斤/亩、16.4亿斤,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增产量占粮食增产总量的12.8%,马铃薯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给贫困山区带来无限希望。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国家级贫困县宣恩县,该公司建立马铃薯原料订单生产基地3000亩,吸纳240个精准扶贫户种植,产品保底回收进行精深加工,350名(户)贫困对象在该公司常年打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