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创意闪耀武昌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昌昙华林文创街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刘金峰 况昕昀
4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区5.5创意产业园24楼。
武汉火游网络公司的前端开发工程师马威在优化一款交通规则引导软件的视觉页面。环顾办公区域,只见数十名年轻的工程师点击鼠标、挥动画笔,一幅幅生动场景跃然屏幕。
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信息消费是5.5创意产业园主攻方向。5.5创意产业园成立5年来,吸引理工数传、曼迪匹艾、互象动画、武汉火游网络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进驻园区。目前,5.5创意产业园共入驻企业110家,其中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文创企业聚集发展雏形初现。
这只是武昌区聚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汉市文创产业发展进入“黄金爆发期”,文创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占据湖北省文创产业半壁江山,世界“设计之都”花落武汉。武汉文创产业兴起,亮点在武昌。
打造“设计之都”承载区,武昌义不容辞。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昌古城文创特色区及杨园设计产业园区正加速聚拢行业资源。武昌作为武汉市设计产业资源大区,在武汉“设计之都”建设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禀赋和优势。
资源集聚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武汉邦维文化公司设计的产品60%出口欧美市场,备受科普博物馆、展览馆青睐。”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武汉邦维文化公司主要从事科普、动漫产品设计,进驻园区几年来,取得专利设计超过200件,市场前景广阔。4万平方米的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汇集企业115家,以文化传媒为特色,优势明显,以泛亚光电为代表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创企业,引领园区新一轮风潮。
集聚,是武昌文创产业实力所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武昌布点一批大型工业设计机构,历经几十年发展壮大,吸引一大批关联设计企业集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武昌拥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设计企业1959家,涉及门类包括工程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珠宝设计、勘察设计、网络工程设计、广告设计及设计咨询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武昌22家规上设计企业从业人员14459人,年营业收入161.29亿元。现代创意设计产业已成武昌重点产业之一。
杨园片区工程设计一枝独秀。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设计院,武汉工程设计龙头企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铁路工程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伴随中铁磁浮公司落户,杨园片区发挥“高铁、磁浮”现代综合交通研发及工程设计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大批产业链配套企业来此,为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片区产业升级搭建工程设计平台,汇聚工程设计、文化创意、铁路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新性产业,打造长江主轴亮点设计区块。
传媒设计与艺术设计辐射中部。知音传媒、湖北日报、湖北广电等众多湖北省级大型文化企业集聚效应凸显,资产总额超200亿元,其中,《知音漫客》是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漫画期刊。艺术设计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依托,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屡获佳绩。
武昌文创产业以“文化+科技”“艺术+技术”“实力+魅力”为理念融合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文创设计产业发展的典范。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跻身国家队,全力建设示范性、标杆性、领军性文化产业园区,繁荣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聚集全产业链企业,塑造全球化文创设计园区。目前,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已是全国重要的工程勘察设计服务基地之一,下一步将继续提升放大设计产业优势,以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为平台,促进政府与企业、资源与产品之间联动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多维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综合交通、低碳建筑、水环境、地下空间、循环经济、节能和新能源等工程设计咨询业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产业群。
据介绍,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目标力争到2020年,培育3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文化创意设计企业,10家上市文化创意设计企业,10个国际著名设计品牌,推动文创设计产业成为千亿产业。计之都”新名片。
链条优化龙头带动多元发展
集聚但不单一,龙头带动却非独大。武汉武昌区文创设计产业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优化配套产业链条,走出一条相互竞争、上下配合的多元化发展路子,市场反响积极。
在铁路交通设计领域,铁四院龙头地位毋庸置疑。铁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铁四院具备工程设计、工程勘察综合甲级以及测绘、咨询、环评、水土保持等20余项甲级资质,拥有线路、站场、桥梁、隧道、地质路基、建筑结构等40多个专业,可承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业务,涵盖工程建设全产业链条。
60多年积累,铁四院已成为我国铁路勘察设计领军企业。近10年,勘察设计高速铁路17000余公里,设计建成京沪、武广、沪宁、沪杭、沪昆、贵广等30多条高速铁路,已建成运营里程近一万公里,约占全国投入运营高铁的一半,成为世界设计高速铁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经验最丰富的设计企业。铁四院还先后完成武汉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杭州钱江隧道、舟山沈家门港海底隧道等40多座水下隧道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跻身全国一流,累计在武汉、苏州、昆明等23个城市承担7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总体总包设计项目。
电力、建筑设计领域,“武昌设计”同样独领风骚。从工程设计到建筑标准设计,武昌集聚全产业链条企业,“中南”品牌唱响设计市场。中南电力设计院在电力勘测设计领域屡开先河,写就我国电力设计史上诸多“第一”,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知名公司合作,进军国际市场;中南建筑设计院作为国家最早组建的六个大区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建院50多年,创造出一批享有盛誉的建筑设计作品,200余项工程获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南勘察设计院参加我国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国家规范编制,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奖以及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取得科研成果160多项,其中,“高层建筑箱型基础加摩擦群桩的研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院35年,编制部颁标准2项、国家标准设计3项、中南地区和湖北省标准设计30余项,参与中南标办和湖北省标办组织编制的中南标和湖北省标近100余项。“武昌设计”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长江船舶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湖北美术学院视觉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质设计企业汇聚武昌。依托这些独有设计资源,武昌区在全国艺术、城市、船舶、港口等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高位谋划发力“设计之都”承载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步入新时代,武昌文创设计产业抢抓新机遇,未来已来。
2017年11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市正式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我国第4个、内陆首个“设计之都”,有力促进武汉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助推武汉打造世界亮点城市。武昌作为武汉市设计产业资源大区,奋力抢占发展先机,打造“设计之都”承载区。
武昌区委、武昌区政府积极协调湖北中医药大学及相关部门,在人力、智力、物力、财力和建设环境、行政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保障,翟雅阁博物馆焕然一新,武汉“设计之都”客厅落地于此。翟雅阁作为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活动基地,得到社会各界关注、赞誉。
企业优势如何转变成产业竞争力?集聚效应如何发挥区域经济引领作用?武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武昌立足文创设计产业优势资源,打破原有布局,重新定位“一心四片”产业新格局。“一心”,即武汉市杨园工程设计产业园总部,以中铁建为产业依托,以高铁磁浮研发设计为龙头,形成以勘察设计为核心的工程设计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助推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升级,引领全国磁浮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创新引领型工程设计产业集群、文化特色型工业遗址公园和绿色共享型国际开放社区三大功能板块。“四片”,即以传媒设计为核心,建设文化创意设计、动漫设计、平面设计为重点的东湖西岸传媒设计产业集聚片;紧扣“绿色、创意”文化内涵,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相关产业链为纽带,文化创意设计、商业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为重点的中南创意设计集聚片;以“武汉城市之根、天使投资小镇、创意设计之城”为战略定位,打造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美术设计为一体的武昌古城艺术设计产业集聚片;以时尚、文化、设计、展示、推广为重点,文化创意设计、商业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为重点的白沙智洲国际创意设计集聚片。
在2018年的武汉市“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议以杨园片区为中心打造武汉“设计之都”承载区。建议为武昌“一心四片”设计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加速规划审批流程,打造政策高地;将世界500强创意设计机构,大型央企、国内民企100强华中区域型总部引向园区;提升“武汉设计年度发布盛典”“武汉设计双年展”等活动品质和魅力,将这些标志性活动主会场永久设在翟雅阁博物馆;同时,支持武昌举办“武汉创意设计推荐榜”等创意设计活动,推进设计产业项目库建设,预测分析未来设计需求,储备一批基础好、成长条件优越的设计项目进行孵化,推动各类设计资源融合发展,擦亮武汉“设计之都”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