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黄坪村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原标题:一树梨花开 幸福生活来 ——宣恩黄坪村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罗贤友 王俊
图为:游客穿梭梨园赏花。
“今年梨花开了,路还堵不堵啊?”“路拓宽了,不堵。”4月13日,农家乐老板周元志的电话被武汉、恩施的朋友们打爆了。
2018年30岁的周元志,家在恩施州宣恩县黄坪村。黄坪村每年春天举办黄金梨赏花节、采摘节,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走出一条黄金梨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
黄金梨,美了乡村,富了百姓。2015年,黄坪村在全县率先脱贫,2017年成为湖北省美丽乡村试点村。
乡村美:梨花芬芳扑鼻
从宣恩县椒园镇沿209国道前行3公里,便是黄坪村。路边,土家风情的农家乐大红灯笼高高挂,门前停满了车,生意火爆。
盘山而上,一栋栋黛瓦白墙、富有土家风情的小楼依山而建,门前屋后,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垃圾。碗口粗的梨树上,白色小花开得正艳。梨园内,石板小径蜿蜒,凭栏远眺,民居错落点缀在片片花海之中,游客穿梭其中,如同进入世外桃源。
一条7.1米宽的旅游公路旁修建了观景平台和停车场,路旁的梨园护坡统一颜色,整齐划一。“梨树进入盛果期,梨花也开得正艳。漫步梨园,梨花香味扑鼻,春色满园。饿了,土家美味任品尝。”黄坪村支书姚元翔说。“中间一条槽,两面都是坡,大米吃不饱,玉米也不多。”昔日的黄坪村,全村675户2102人,处处是泥巴路,村民们靠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为生。
自2003年起,村民开始种黄金梨,如今2400亩梨园年产值达1000万元,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1200元涨到1.1万元,一半村民开上了小车,住上了小洋楼。
“产业发展了,改善环境就成了村民的期盼。”姚元翔介绍,在美丽乡村财政资金和县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完善基础设施,修建旅游公路,聘请环境卫生监管员。“2017年我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成功申报省级文明村,现在黄坪村‘遍地是黄金,处处是美景’”。
“农村变美了,农家乐的生意会更好。”半山腰上,黄坪村节庆广场正在施工兴建,村民刘华盼着广场早日完工。曾经,刘华种的苞谷一年也赚不了一万元,现在,他家400棵梨树一年收入四五万元。他说:“农家乐忙的时候,镇上打工的儿子媳妇都回来帮忙咧。”
产业旺:推广“黄坪模式”
以前,黄坪村穷得叮当响,姚元翔和村干部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2003年,宣恩县多种经济办公室刘春生主任给出了一条种黄金梨的建议。
不过,村民们也有顾虑,能不能种好,销路在哪?2003年冬天,宣恩县从杭州引进黄金梨树苗,首次在黄坪村推广规模化种植黄金梨,一家公司负责销路和全程技术服务。
2004年,许多村民看到头年试种的梨苗长势好,便开始种黄金梨。“2006年,梨树开始挂果,但黄金梨在套袋、病虫害防治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出现问题。”七组村民刘德升回忆。
原来,黄坪村村民按照传统方式种植黄金梨,部分梨子没能达到公司收购标准,只能按残次果处理,农民收入下降,种梨的积极性降低。
一时间,黄坪村800亩梨树砍了100亩,姚元翔十分痛心。
姚元翔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攻克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难关。“梨子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后,当初砍树的村民有些后悔,现在又开始复种。”村民刘德升说。“经过10多年发展,现在90%的坡地栽种了黄金梨,有10多个品种,还注册‘沃地娃’商标,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姚元翔介绍,目前,两家专业合作社对黄金梨实行统一管理、销售,欲引进深加工企业进驻。“黄坪模式”很快得到推广,宣恩县在晓关、椒园等乡镇兴建黄金梨基地。
旅游火:山水田园寄乡愁
“前几天爆满,都没地方吃饭了。”农家乐老板周元志笑着说,从2014年起,黄坪村每年举办赏花节和采摘节,小山村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旅游红火起来了,不少村民回乡创业。周元志曾到广东打工6年,随着赏花、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看到了商机,2011年回家专心搞农家乐,养了100多头黑猪。“从当初2张桌子到现在16张桌子,高峰时一天两三百人吃饭,野菜、土家豆腐、土猪肉都成了饭桌上的香饽饽。”如今,周元志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田孟菊是周元志的婶娘,除了梨园收入,她还到周元志的梨园、农家乐打工,“农家乐一天120元,给梨子套袋收入2000元,一年多赚个一万多元不成问题。”
黄坪村已有18家农家乐、2家民宿,文创公司和花卉公司也闻风而至。目前,宣恩县已在黄坪村建设阿尼阿兹旅游区,将其打造为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节庆活动、户外运动和生态度假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以前外出打工的有700多人,现在300多人回来了。黄金梨真是黄金果,使村民脱了贫,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姚元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