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国家级专家助力湖北非遗工作上台阶

2018-04-16 10:45:5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杨坤林|责编:孟慧

  谋划新思路 追求新作为

  国家级专家助力湖北省非遗工作上台阶

  3月以来,湖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了系列高规格培训,特邀多位国家级非遗专家来鄂,从理念模式、文化内涵、展示创新和抢救记录等多个角度为学员授业解惑,以提高湖北省非遗保护工作者专业素养,提升保护与传承能力。

  如何完善非遗传承体系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未来三年又有哪些主要目标?3月22日,在湖北省公共文化与非遗保护培训班大会上,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耀华作了介绍。

  湖北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社会非遗保护热情持续高涨,氛围日渐浓厚,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湖北省人大开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执法检查,湖北省政协召开以非遗保护利用为主题的月度协商座谈会,湖北省政府同意修改完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8个增至23个。形成保护工作基本制度框架,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分类保护规范研究,研究下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个一”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将非遗馆建设列入“四馆三场”扶持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开展传承人群培训和业务干部系列培训,编制《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召开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国家级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一大批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涌现出江欣苑社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经验。“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湘赣鄂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作为全国少有的非遗跨区域重大活动,影响力愈发扩大。

  未来三年,湖北省非遗保护工作重点任务是加快完善非遗传承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非遗地方立法,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非遗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县级非遗保护专职人员、经费等进一步改善。开展省级以上项目保护成效评估。完成所有国家级及70岁以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出台并落实《湖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省级目录,建设好荆州等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动漆艺、汉绣、剪纸等形成较科学有效的传承创新机制,推出一批传承大师和创新精品。加快建立非遗项目传承体系,推动项目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规范化、常态化,新增一批传承骨干,命名一批示范传承基地,大力提升非遗项目可见度。纳入国家、省资助的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和非遗馆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落实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推动非遗保护与当代民众生产生活融合。

  如何建设非遗展示馆

  非遗该如何展示?是像文物放在玻璃柜里,还是请传承人现场演示?展览方式还有哪些更科学有效的创新?

  随着非遗展示场所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从业者及公众对该问题更加关注。3月2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红在汉做《非遗馆的展示策划与创新》专题教学,围绕非遗馆有哪些形态、怎样展示、如何创新等进行讲解,结合国内外优秀实例详述非遗展示空间的几种形态,如户外馆、生态馆、遗产阐释中心、游客中心等,并从基本理念和技术手段双向入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让学员颇受启发,“原来非遗馆还可以这么建。”

  湖北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慧称,按照湖北省文化厅部署,到2020年,湖北省30%的市县要建非遗展示馆。此次专题授课,专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前沿、科学的展陈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湖北省非遗馆建设提供了更多借鉴。

  培训抢救性记录工作

  3月22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负责人田苗在汉讲“如何做好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利用中午时间辅导汉川善书项目抢救性记录团队,对其真实而富有感情的记录方式充分肯定,“看传承人在镜头前的状态,就知你们关系处得十分融洽。”他还将邀请非遗、曲艺、纪录片等领域专家,对该作品进一步打磨,计划向全国推广。

  这只是国家级非遗专家关心湖北省抢救性记录工作的一个缩影。

  非遗传承是活态传承,有的技艺随传承人去世可能就会消亡,抢救性记录刻不容缓。为此,文化部全面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湖北省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一批已完成,第二、三批也已启动。这项工作涉及非遗学、影像人类学、口述史学等多学科,要求较高,我省已为此多次举办培训班。

  此次专题培训,请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等一众“大腕”,以开阔的视野、较高的站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精彩授课,答疑解惑。

  除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外,3月以来,以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为龙头的各级非遗中心,还组织了多场面向非遗传承人群的培训。潜江举办道情培训班,荆州举办汉滩小曲培训班,麻城举办老米酒酿造技艺培训班等,切实扩大、夯实湖北省非遗保护的基础。

  蓝图已绘就。广大非遗工作者将再接再厉,使非遗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湖北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加出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闫玲、胡高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