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 创新驱动 无缝对接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服务湖北自贸区建设纪实
湖北日报讯 图为:中行湖北省分行行长葛春尧在中国银行武汉自贸区支行揭牌仪式上致辞
图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省商务厅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图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举办“中银投贷联动楚天行”活动与科创型企业签约
图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到武汉优信光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70平方公里、宜昌28平方公里、襄阳22平方公里。
挂牌当日,中国银行在武汉、襄阳、宜昌这三个自贸片区的分支机构同时挂牌营业,首发业务全面启动,成为武汉金融业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先行者,由此,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正式迈入“自贸时代”。
2017年4月1日三家支行共为自贸区企业办理首发业务486笔,累计折合40多亿元人民币,业务品种涵盖跨境结算、跨境并购、公司贷款、海外代付、贸易融资、中银科技贷、非银借款、保函等30多种产品,实现对湖北自贸区金融服务全覆盖。
2018年4月,备受瞩目的湖北自贸区满了“周岁”,作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尝鲜者”,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开启全面金融服务升级版,加快自贸区服务方案和产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更趋多元化,全力支持湖北自贸区新一轮飞跃式发展。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份额33.8%,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35.18%,均排名省内同业第1位,发挥了跨境金融主渠道作用;累计为湖北自贸区三个片区企业提供总授信额度186亿元,贷款余额81.7亿元,有力支持了自贸区企业发展。
拓宽渠道 打通金融服务血脉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经济体系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可以说,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务自贸区内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在发挥自身金融活力,积极利用遍布全球的网络和资源优势,通过与多家海外分行联动,让“血脉”畅通,有力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中国银行一直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公司经营发展上给予我们很大支持。前阵子,中行仅用三天时间,就以境外融资方式帮我们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不仅有效缓解了经营压力,更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对中国银行的高效服务很满意。
2017年底,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动中行巴黎分行,为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叙做1.2亿元半年期人民币国内商业发票贴现项下协议融资业务。该笔业务是自全口径宏观审慎跨境融资政策颁布以来,该行全国首笔国内贸易背景项下跨境融资业务,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大型企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湖北设立的区域性二级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批发、医疗器械零售等业务,湖北中行与公司在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在了解到公司需要办理国内商业发票贴现解决资金需求后,该行积极向客户推荐国内贸易项下协议融资业务,并协助客户办理外债登记等手续。同时,向多家海外分行广泛询价,寻找低成本资金,通过境内外联动,仅耗时三天便高效促成融资投放。
为进一步解决区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顺应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改革,积极与湖北省外汇局及人民银行沟通,取得监管部门及总行批准,第一时间制定了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国内贸易项下协议融资实施细则,通过产品创新为境内企业国内真实贸易背景项下的资金需求提供跨境融资,拓宽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可以解决境内行融资规模紧张的问题。通过金融创新,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然成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自我革命”的方向。
2018年2月,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湖北省商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国银行多元化业务平台和全球机构布局的经营优势,不断深化对湖北省“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建设等领域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服务,努力搭建银政企三方业务交流合作平台,为湖北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开口企业和贸易摩擦应对企业及相关业务发展提供全面、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全力助推湖北省“双向开放”再上新水平。
全球平台 服务自贸区招商引资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招商引资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机构的银行,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境外机构,形成全球金融服务网络。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充分利用海外平台大力宣传湖北自贸区,帮助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筑巢引凤,引百鸟栖居,助力自贸区招商引资。
2017年7月,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动湖北自贸办和中银香港,就加快湖北自贸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重点围绕自贸区创新业务模式、政策研究与制定、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企业“请进来”与“走出去”、离岸业务的办理、湖北自贸区的宣传等方面进行合作。座谈会后,中银香港投稿当地媒体,香港大公报刊登了宣传湖北自贸区的文章《湖北自贸区高科技含量及我行加强高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在香港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月,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又联动中银香港全力协助湖北省政府组织“2017鄂港澳粤经贸合作洽谈暨自贸区推介会”,广泛联络邀请企业、投资商参会,积极促成重大客户及招商项目的签约,有力地宣传了湖北自贸区,展现了湖北开放发展的新形象。
同时,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还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对自贸区企业开展自贸区宣讲活动,派行内专家参与襄阳自贸区大讲堂《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对科技金融、自贸区金融政策等热点话题进行授课解析,以专业的解读为参会中小企业家现场答疑解惑,受到当地政府及区内企业高度关注及肯定。
创新驱动 提供发展内生动力
湖北省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是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认真践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自贸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输送金融“血液”。
创新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紧盯自贸区定位,着力探路科技金融创新,用金融动力为自贸区注入更多活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片广阔天地。
“我们企业这么多年厚积薄发,目前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既需要优化股东结构,也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中行的‘投贷联动’支持很及时!”武汉优信光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优信”)总经理苗祺壮说。
优信位于武汉光谷,成立于2001年,是光通信设备核心部件光模块的设备供应商。公司主要生产属于基础器件中耦合封装结构的产品,该类产品与其他光电芯片、控制电路等基础器件组装成光通信设备的核心部件——光模块,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效率在国内排名前列。
优信是投贷联动试点业务的首批受益者。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将其纳入首批投贷联动授信支持名单和推荐中银集团附属投资机构备投名单中,并结合企业经营需要,为其重新核定授信总量3150万元,涵盖了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非融资性保函等,从银行融资端全力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同时,考虑到企业有上市进一步走向资本市场的战略发展需求,于2017年6月,实现对优信的直接投资1000万元。
作为中行投贷联动的受益者,优信只是一个代表。中国银行“中银信贷工厂”已有7年历史,拥有充足的经验和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一年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先后为武汉颂大教育、中圣节水、南华工业等8家企业引入附属投资公司签订认股权协议,意向投资金额1.5亿元,并已对20家投贷联动企业投放贷款2亿元。“投贷联动”成为“科技金融”的特色品牌,有力地推动了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
2017年4月,在国家投贷联动试点启动一周年之际,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成功举办“中银投贷联动楚天行”活动,邀请了35家科创型企业和4位投贷联动专家代表参加,并组织了包括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中银投资、中银国际证券、中银基金、中银国际投资在内的超豪华融资顾问阵容,现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对接服务。
中国银行与中银国际证券携手,为区内企业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范围可覆盖科创企业的整个成长周期,帮助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此外,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不断加快产品研发步伐,着力打造了以“中银科技贷”为主打,“中银税贷通宝”“立业通”“保证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辅助的科创企业融资“1+N”产品体系,用产品创新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为自贸区内重点企业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1500万元信贷支持,采用其拥有的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进行质押,方式灵活便捷,也成为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首笔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无缝对接 开启自贸服务新篇
《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指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依托,不断完善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让更多的省份和国家参与进来,进而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效率,从而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湖北省作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省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助于省内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一带一路”的新支点,依托自贸平台,区内企业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多需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对接新政策、新需求,政银联手开启自贸服务新篇章。
在武汉海关,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康明斯)的业务员在通关窗口领取了上个月的税单,虽然这些税款两天前刚缴纳,而税单上所列的货物早在上个月就已投入生产。
“汇总征税给我们企业带来了便利和好处,通过中国银行出具的汇总征税保函,每月几十份报关单的税款可以集中缴纳,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提货速度更快,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东风康明斯财务负责人马咏(化名)说道。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顺应政策,认真领会海关总署汇总征税制度,积极对接有业务需求的企业,于2017年11月初,为自贸区襄阳片区内企业东风康明斯开出湖北自贸区首笔汇总征税保函。
“汇总征税保函业务,是在海关总署汇总征税模式下,根据企业需求向海关出具,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进出口货物,集中向海关缴纳税款的书面担保。”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贸易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业务是中国银行在海关总署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便利企业通关改革以来,进一步助推通关流程“去繁就简”,为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化”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能有效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加快通关速度,减轻企业客户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创新服务,进一步扩宽服务自贸区企业金融产品维度,实实在在降低企业的经营负担。
为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襄阳市外汇监管部门在自贸区襄阳片区实施货服一体化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简化进出口企业的行政办理事项,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参与研讨,提出的思路和建议得到了外管部门的认可,并将其确定为当地两家试点银行之一。目前,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已成功为航嘉麦格纳、小水滴光电、回天新材料三家企业办理进出口名录分类资格的登记和变更工作。通过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网点柜台可直接受理企业资料申请,减少企业往返外管局和银行之间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实现了行政审批与金融服务的一体化便利。
此外,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宜昌市财政局、宜昌市商务局推出“财政出口增信贷”。该业务面向自贸区内符合信贷管理要求的所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由商务局筛选推荐、经财政局备案后向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提交“财政出口增信贷”申请,单户贷款额度可达5000万元。“财政出口增信贷”以政府信用为企业融资增信,进一步撬动了金融资本,一举打破传统贸易融资方式,通过财政风险补偿资金与银行贷款投入相结合,切实为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的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大金融服务自贸区的力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又见东风浩荡时。湖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关键阶段,湖北自贸区建设,市场潜力巨大,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将秉承“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继续发挥国际化、多元化和海内外一体化经营优势,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做深、做精、做专自贸区服务,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为湖北自贸区及区内企业提供更专业、优质、便捷的全球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为更好地支持自贸区建设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曹艳 刘银 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