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军民融合,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之十一
图为:3月22日,受邀嘉宾袁善谋(右三)、秦尊文(右二)、张锦岚(右一)接受记者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摄)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罗金钢
访谈嘉宾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袁善谋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 秦尊文
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 张锦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摘要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和关键招数。
新时代,新征程。
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湖北作为军工大省、科教大省,如何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月22日,湖北日报举办第十一场“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邀请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湖北省社科院专家和军工单位人士深入探讨。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我们如何充分认识军民融合这一富国强军的国家战略?
袁善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了军民融合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完善、系统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国和强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意义深远。
秦尊文:军民融合中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涵盖“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设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资源以及边海空防”等内容;“民”则是指经济社会体系中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相关的领域。
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次投入双重收益。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从战略层面看,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我们必然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亟须加强和改善国家战略能力的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正是“撬动”强国跃升的战略杠杆。
张锦岚: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要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必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从传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体系转变为军民一体化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体系,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利用一切优势成果。为海洋强国、军事强国一体化推进,凝聚起磅礴力量。
抓住机遇,深耕“统融新深”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请问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湖北有哪些重大机遇?又有哪些举措?
秦尊文:湖北是军工大省、军需大省、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在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拥有很多优势,具有比较丰富的战略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湖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重大机遇,更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在舰船制造、航空航天、通信导航、人防体系和战备储运等方面产生大量需求。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湖北大有可为。
袁善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抢抓机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快马加鞭。2017年底,比照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设立,省委成立了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规则及近期工作要点等文件,这些为统筹推进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完善军民融合发展多元合作机制,湖北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国防科工局、海军工程大学和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军工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和争取了一批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和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在湖北落地。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军工企事业单位、民营高科技企业、在鄂高校院所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军民融合信息共享渠道。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荆门爱飞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张锦岚:军民融合需要配套的体制机制。我所在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建立了“一所两制”集团化的科技产业管控体制,在考核奖励、收入分配、市场开拓、内外合作等方面向军民融合倾斜,激发从事军民融合产业开发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2018年科技产业新签合同额预计同比增长22%,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七一九所的支柱产业。
建设创新体系,抢占战略制高点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请问为何要特别强调国防科技创新?我省是如何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
秦尊文:创新是第一动力,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已转到创新能力的比拼上,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阶段。大幅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打破军民分割和军工经济封闭发展的状态,统筹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军民协同创新的巨大战略潜力,将富国强军建设牢牢立于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
袁善谋:引导和支持军工科研机构与民口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军队院校、社会组织等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整合军地两方面资源,面向国防和经济两方面需求,先后成立“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湖北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建成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项目库和交易平台,开展军民科技成果推介及需求对接活动。组织编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参军”产品技术目录,供军队和军工单位选择应用。支持“民参军”技术成果申报国防科技奖励和申请国防专利。积极推进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湖北省内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全行业44家单位的58个实验室、665个仪器设备,已在湖北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上开放共享。
张锦岚:七一九所设立公司与军品研究室内部合作机制,鼓励内部合作,利益共享。建立了促进军品技术向民用转化的利益共享机制,从制度上激发军品部门和人员从事民用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加强民用先进技术向军工产业的流动,如通过民用核电市场的严峻考验与激烈竞争,促进军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在军品科研领域的话语权。据不完全统计,我所“十二五”申报立项的军品课题中,有20多项都得到民用技术的强力支撑。
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走向新格局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湖北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袁善谋: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国防动员建设、服务平台构建“六大工程”,着力在“统融新深”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支持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投资建设,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军工单位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参与省内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湖北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建设。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在军工领域落地落实。研究构建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等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支持组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发展联盟,加快推进武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谋划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在经济建设项目中贯彻国防要求,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利用湖北的交通、物流等资源为部队提供联勤保障服务。紧盯满足国防需求、面向未来市场的前沿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推进项目化、工程化、产业化,加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以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三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努力把军民融合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秦尊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按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整合军地资源,最大限度促进军民资源互通互用、军地资源兼容共享,推动技术、人才、资本、资源、信息、管理、标准等各类要素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防动员、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融合发展;在深度融合中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
张锦岚:未来,七一九所将进一步加快“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在军转民方面,力争在核电工程及设备、石油设备、节能环保工程及设备、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军民融合科技产业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民参军方面,加紧完善民参军衔接配套方面的机制,加快开放、加强引导。向行业优势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制造企业发布装备技术要求,引导他们参与装备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