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从工作室到非遗小镇 荆州非遗传承破题

湖北日报2021-05-31 09:52:04

从工作室到非遗小镇 荆州非遗传承破题_fororder_01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邹德香制作漆艺工艺品。(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供图)

  在葫芦上用烙铁作画、将贝壳雕刻成雕塑工艺品、用彩线刺绣出精美图案……5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饱览各种民间非遗工艺风采。院内有各类建筑1.4万平米,建有大漆文化展、荆州市非遗项目展、荆作楚生活体验馆等12个场馆。漫步其中,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具有浓厚荆楚特色的非遗博物馆。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依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于2012年设立。传承院以荆州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搭建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共享平台。

  聚集非遗大师,破解传承难题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承载荆楚大地传统手工技艺的‘九佬十八匠’传说就出自这里。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非遗手工艺,如果不想办法保留和延续,太可惜。”回忆起当年将一个个“散落在民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聚集在一起的经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院长许小兰还记忆犹新。“有的在跑运输、有的在农村带孙子,有的以卖菜为生……”许小兰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让这些身怀“绝技”的大师能将技艺发扬光大,让荆楚非遗文化为更多人所知。

  眼下,1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签约入驻传承院,设立“楚式漆器髹饰”“磨鹰风筝”“葫芦烙画”“荆楚刺绣(楚绣、汉绣)”“楚简制作技艺““楚地斫琴”“淡水贝雕”等18个项目的非遗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工作坊。传统手艺人聚集于此,潜心创作,成为闪亮的文化旅游符号。

  不容忽视的是,工匠大师们年事已高。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邹德香73岁,葫芦烙画省级技能大师张远龙73岁,淡水贝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简昌木68岁……18位大师里,有11位已经过了60岁。非遗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手艺濒临失传,大师们有一个共同愿望——传承。

  近年来,传承院依托职业教育,为非遗传承培养人才,将非遗传承人聘为职业教育老师,带薪授徒,变传统学徒制为现代师徒制,吸引不少年轻人。

  2019年,传承院创立文创品牌,从人们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开发出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非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传承融入生活,每年销售数千万元。

  许小兰介绍,目前传承院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保护、展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国家级的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也落户于此。

  打造荆楚非遗工匠小镇

  目前,荆州已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个项目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个项目被列入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荆州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有底气。”许小兰表示,正在打造荆楚非遗传承院的升级版——非遗工匠小镇。

  2019年5月,荆楚非遗工匠小镇在纪南文旅区动工,占地131亩,总投资5.17亿元,包括旅游接待、文化传承、非遗展示、传习研学、民宿餐饮等功能。这里将建成大国工匠研学基地、荆楚漆都文化产业高地和国家级文旅融合体验目的地,包括荆楚非遗传承院新馆、荆楚大漆博物馆、大师十八坊、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墨家主题酒店民宿等。

  非遗工匠小镇还将建设“文化交流、民间交往和商贸交易”综合平台,开创非遗传承新模式——荆楚非遗工匠小镇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十八匠”系列大师工艺精品、旅游纪念品和十八匠APP和智能终端,常年举办全国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年会、“荆楚问漆”国际学术论坛、漆艺双年展等文化活动,开启研学经济、网红经济、会员经济等新业态。

  许小兰预计,小镇常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通过“产学研+文商旅”的孵化平台,激活非遗文化产业,每年加工、销售、定制、培训和会展旅游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陈义华 权丽炜)

阅读
 
编辑:李燕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