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为小学生讲解气象站的功能。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当天,江汉区大兴路小学与龙王庙公园共同在公园内成立“兴芸”科普气象站,为孩子们观测气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供实践基地。
上午9时30分,龙王庙公园的草地上,大兴路小学的学生们围在“兴芸”科普气象站旁,认真听武汉市气象局刘佩廷工程师讲解。据了解,“兴芸”科普气象站从去年9月开始筹建,“兴”字代表大兴路小学,“芸”寓意芸芸众生,“兴芸”和“星云”是同音,寓意自然巧合。目前气象站的设备可以观测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光照等指标。通过无线网络,学校师生可以随时查看实时气象数据。
“现在的湿度是47.2%,大气压是101.9千帕……”“兴芸”科普气象站旁,六(1)班的周璟辉变身小小气象员,大声报出气象观测数据。这节特别的科学课上,他认识了观测仪上的风速仪、风向标等。“以前我很好奇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今天才知道原来是通过观测仪收集到的数据得来的,太有趣了。”
刘佩廷说,这座气象站虽然规模不大,和专业的气象观测相比,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但基本功能齐全,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气象科学。大兴路小学聘请武汉市气象台专家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还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气象观测基地参观,开拓视野。
大兴路小学科学老师张伟介绍,三年级的科学课有一个单元叫《天气》,学生们对云层、天气变化都很感兴趣。“有了这个气象观测站,师生们不仅可以实地上科学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还能在基地内观察植物生长与天气的关系等,学到更多科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长江日报通讯员 王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