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趁着春光 快马加鞭——黄石加快“四区N园”建设
编者按
元宵未至,柳已吐绿。
东楚大地,人勤春早。
正月初七至初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黄石各大工业园区。所到之处,项目工地机器车辆轰鸣,生产车间热气腾腾,工人们争分夺秒赶订单,项目“保姆”守护一线,随时解决问题。
去年以来,黄石市提出以“四区N园”(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大冶湖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做强工业园区,提升发展质效,拉开了各县市区项目攻坚和园区建设擂台赛。
据统计,春节假期,黄石一半以上的项目工地、企业没有停工停产。截至正月初八,所有工地、工厂全部复工复产。
位于新港园区的海越麦芽项目建设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摄)
黄石新港园区——发芽塔上的争分夺秒
45岁的伍中强麻利地从脚手架上跳下来,掏出手机,给工友们微信转账——“今日工资”。
“春节加班,工资都是日结,干得好,每天能收入1000元。”正月初七下午,黄石新港园区海越麦芽项目现场,生产经理伍中强忙着结算工资。
海越麦芽总部位于江苏盐城,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啤酒麦芽生产企业,由于原材料大麦需从国外进口,此前一直在沿海布局。2018年,海越麦芽看中黄石新港的物流优势,签约落户黄石,总投资8亿元,用地200亩,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啤酒麦芽生产基地。
“中部地区聚集了百威、华润等知名啤酒企业,却没有大型麦芽生产基地。我们的到来,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2月18日,站在已经封顶的发芽塔旁边,湖北海越麦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瑞根神采奕奕。他向记者介绍,2019年底项目开工以后,先后经历了疫情、汛情的考验,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今年7月底投产。
“每年10月,是啤酒厂甄选来年供应商的时候,我们必须赶在10月前实现高效稳产。”栾瑞根说,公司管理人员和工人一样,吃住在工地,全力以赴赶工期。“总公司是青岛啤酒的战略合作伙伴,湖北公司订单不用愁。”
在栾瑞根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圆形的发芽塔内部,巨大的底部空间宛若一个球幕影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站在高大的悬梯上,紧张施工。
与发芽塔一路之隔,15个50米高的圆柱形立库直冲云霄。紧挨立库的是清选楼,楼边搭着脚手架,不时有工人上上下下。
“立库采用滑模工艺,需要24小时不间断浇筑混凝土,400多人干了15个昼夜才建好。”承建方中建三局二公司工长杨凯说,去年12月,天寒地冻,大家谁也没叫一声苦,工人们轮班休息,技术人员则是24小时待命,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春节期间,工地放假4天。大年初二开始,家住阳新县王英镇的伍中强就开始挨家挨户到工人家拜年,劝他们尽早复工。初四一早,3辆大车拉来了上百名工人,杨凯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阳光明媚,距离工地不远处的春湖公园花红柳绿。住在活动板房里的栾瑞根和同事们,却一次也没去逛过,“总公司一天一个电话问进度,我们得加油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李亚东)
经过降温处理的玻璃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大冶湖高新区——华兴玻璃春节期间发货1600吨
位于大冶湖高新区的大冶市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简称“大冶华兴玻璃”)厂区内,每天都有千余吨玻璃瓶“走”下生产线,成为保健酒、啤酒、罐头、调味品的容器,春节期间也不停歇。
2月19日,正月初八,记者来到大冶华兴玻璃2号窑炉车间。
窑炉内最高温度达1500摄氏度,玻璃被熔化成液态。窑炉下方热浪滚滚,一个个烧得通红的玻璃制品快速成型,便从窑炉内喷出,如同一道道闪电。它们被机械手接住,有序放到流水线上,经喷涂工艺和检验检测后,打包转运至车间仓储区。公司仓库内,一辆辆轻便快捷的叉车来回穿梭转运,处处可见摆放整齐的玻璃瓶。
“由于玻璃制品生产的特殊性,我们365天都不能停工。”大冶华兴玻璃生产一部经理高晓辉说,窑炉点火后,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一般不会中途停产,“1座窑炉造价上亿元,如果停产,窑炉内玻璃液将凝固,整座窑炉可能报废,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
春节期间,工厂满负荷生产。人事行政部经理张玉烛告诉记者,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6座窑炉29条生产线全开,每天生产玻璃制品约1090吨;正月初五恢复发货,春节期间已发货1600吨,产品发往武汉、成都、南昌、台州等地。
大冶华兴玻璃是华兴玻璃集团全资子公司,2003年7月正式点火投产,近年来以技术改造为龙头,狠抓创新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为提升,企业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年产量由最初的5万吨,发展到如今的46万吨,产品从单一的酒瓶,扩展到药瓶、调味品瓶等,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以2020年为例,企业投入1.5亿元,对1号、2号窑炉实施技改升级,同时借鉴百威啤酒最新管理方式和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管理方法,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曹青妮 程良友)
图为广合科技建设工地长达620米的单体厂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摄)
黄石开发区·铁山区——620米长的单体厂房半年建成
13座塔吊一字排开,620米长、90米宽的厂房一眼望不到边。
走进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新城路广合科技建设工地,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
“这是亚洲最大的钢混结构单体厂房,仅用半年就建成了。”2月19日,黄石广合精密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云自豪地告诉记者,这种结构的厂房,在国内PCB(印刷电路板)行业尚属首创,便于采用AGV智能小车输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走进厂房,德国进口的承压机部件层层叠叠堆放着,等待设备厂家进场安装。“厂房施工和设备安装同步进行,确保今年6月1日前投产。”刘宏云说。
黄石广合由广合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营多高层精密电路板,与湖北长江基金采用“明股实债”方式合作,总投资50亿元。
“从洽谈到落户,仅用2个月时间。”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项目“保姆”程正道说,黄石PCB产业已形成集群态势,2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相关供应链企业也在逐步配套中,广合科技负责人来考察了两次,就果断拍板。
“5座小山包,2个月内推平,仅渣土就运了25万方。”刘宏云清楚地记得,去年上半年,为实现场地“三通一平”,区工作专班昼夜作业,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刘宏云在广东工作了20多年,负责过东莞、广州、珠海5个PCB企业的厂房建设。他由衷地说,“在黄石,我们感受到了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服务,项目进展也是最快的。”
实行“先建后验”——2020年6月,广合科技项目凭施工通知单开工,同时办理施工许可证。许可证办好时,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开辟“绿色通道”——这种结构的厂房,黄石规划建设部门还是头一次遇到。开发区·铁山区先后3次召开区长办公会,对照广合开出的问题清单,主管部门当场给出解决方案。
遇事“随叫随到”——去年4月,桩基施工时,采用临时供电。一天凌晨4点多,突然停电,远在东莞的刘宏云紧急给程正道打电话求助,程正道当即到现场协调供电抢修,终于在早晨7点多恢复供电。
提供最优保障——开发区·铁山区组织、人社部门为广合科技管理人员提供8套人才公寓,并协助招工招才,目前已有近百名员工赴广合广州总部实习实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蔡靖)
阳新城北工业园——订单满满扩产急
2月19日下午,记者走进阳新县城北工业园,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在旋力热能(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钢管坯件经过中频加热、整体旋压等工序,变成旋力翅片管,源源不断下线。
今年春节,这家公司50多名一线工人选择就地过年。
“接了8000多万元的订单,目前仅完成一半。”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梅说,公司已是满负荷运行,急于扩大产能。
旋力热能(湖北)有限公司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A级锅炉部件定点生产企业,从河北沧州搬迁而来,目前在阳新城北工业园租赁厂房生产旋力管、省煤器等,目前已建成8条生产线,根据计划,还将新建24条生产线,但人工缺口较大。
该公司2020年12月投产,当月纳税56万元;今年1月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纳税150余万元;今年全年销售额瞄准2亿元。
同在阳新县城北工业园内的湖北安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内燃机滑动轴承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车间里机器轰鸣,有条不紊。
“公司仓库都空了。”公司总经理刘会恩说,春节期间,仅除夕和初一放假,初二就开始上班了。目前,350多名一线工人均已返岗,投入生产赶订单。
2020年10月起,公司订单突然多起来,刘会恩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国六标准”(即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二是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国家大力扶持国内供应商,“8年前,我们就开发出系列产品,现在都成了抢手货!”
他雄心勃勃提出“倍增计划”——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要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公司产能必须提升,员工人数也要相应增加,“经过测算,需新招聘170多人。”刘会恩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通讯员 陈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