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湖北将建12万余亩耕地修复示范区

湖北日报2021-02-08 10:11:07

  有土兹有粮,耕地健康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2月1日,记者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全省将投入4000多万元,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建立12万余亩耕地修复示范区,指导30个县市区因地制宜修复“亚健康”耕地。

  污水、矿渣(尾矿)、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等,随着灌溉、地表径流、干湿沉降、施肥等方式进入农田,都会增加土壤受污染风险,使耕地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种植模式,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但制约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耕地生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去年9月,湖北从全省产粮大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中,确定巴东、大冶、竹山、天门、随县等30个县市,启动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项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建设内容涉及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废弃农膜回收等。

  根据各地土壤障碍类型、程度、种植区域特点,专家技术团队将“一地一策”制定耕地修复方案,综合实施低积累品种、深翻耕、水分调控、土壤调理等技术措施,设置核心示范区。通过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筛选出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生产安全利用技术,协同监测土壤与农作物,评估农产品质量风险,形成适合当地的耕地修复技术模式、产品目录和相关标准,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湖北日报记者汪彤、通讯员聂新星)

阅读
 
编辑:胡礼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