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43个基建项目开工 武汉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湖北日报2020-12-28 10:31:13

  原标题:43个基建项目开工 储备2万张传染病床位 武汉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摘自《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决议》

  12月21日,武汉市洪山区礼和路(工业二路)以西、欢乐大道以北交汇处,一片广阔的工地上作业车辆来回奔忙。工地入口处的规划图上,一座雄伟的大型建筑矗立杨春湖畔。楚楚的目光最后投向规划图上几个字: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

  弥补“三甲”空白

  楚楚是地道武汉市洪山区人,但从小到大,楚楚看病几乎很少在洪山区,而是跨过长江前往江汉区、硚口区。楚楚曾很无奈:洪山区常住人口约200万,却一直缺乏三甲医院,要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需要舟车劳顿。

  上个月底,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杨春湖院区按照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

  那时起,楚楚憧憬起“家门口就有大医院”。

  这家医院涵盖门急诊楼、医技楼、综合住院楼、感染综合楼、科研教学行政楼、后勤保障类用房等,设置床位1000张。

  “1000张床位全部是三区三通道,符合传染病使用的设计原则,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唯一一个‘平战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卫华说,在疫情、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战时”,这里可直接转化成传染病医院或应急医院,“平时”则为一所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杨春湖片区也将彻底告别无三甲医院的历史。

  武汉化身医院“基建狂魔”

  作为一个武汉人,楚楚十分骄傲的是,武汉市正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把健康武汉建设当作“十四五”的重中之重。

  楚楚得知,目前,武汉市卫健委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未来将着重加强新城区(功能区)及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区域的建设力度,重点改善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区域医疗机构和新城区1所区级医院(含区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床位主要用于精神、康复、护理、感染等薄弱专科。

  楚楚看到,武汉未来的医疗布局,也更为科学。比如,“十四五”期间,武汉将控制公立医院床位增长幅度,适度控制中心城区容积率高、周边用地无扩展可能的医院院区床位规模,部分床位可调整到机构其他院区。通过改扩建或新建医院、三级医院兴办分院等形式,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挥功能整合型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令楚楚惊讶的是,武汉仿佛化身医院“基建狂魔”。几个月内,已分别在蔡甸常福、江夏郑店、新洲双柳、黄陂前川等医疗资源薄弱的城区各开建1家“平战结合”、常备10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质子中心、重离子中心等43个基建项目已开工,公共卫生补短板顺利推进。其中,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光谷同济医院,是首个在北京、上海之外设置的国家级医学中心。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在武汉开工,湖北5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拉开序幕。

  建设国家级公卫安全和重大疫情防治中心

  经历疫情,未来武汉公共卫生体系更安全、更牢固吗?“十四五”时期,武汉市将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着眼重大疫情防控,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

  根据规划,武汉将储备共建传染病床位20000张,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医疗设备。储备医用物资和防护物资,配备负压救护车、移动CT、移动DR、移动P3实验室等移动设备。

  为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武汉目前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配备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未来5年,将规划建设一批日单检量达到1万的城市检测基地和国家公共检测平台,提升跨区域支援能力。建设P3实验室、新发传染病病原检测实验室等,力争“一锤定音”。

  此外,武汉还建立了4支千人的流调、消杀、检测、管控队伍,根据社区、商超、市场等场景开展应急演练,已培训1.2万人。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和新城区12分钟急救圈,积极推进10个区急救分中心建设。

  “健康武汉”新蓝图正在楚楚眼前绘就。到2022年,基本建立具有武汉特色、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到2025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将武汉打造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具有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力争成为集应急管理、医学救援、灾备储备、培训演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公共卫生安全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余瑾毅 通讯员 李涛)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