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外国人在汉感受到国际化水平的高速发展
10月31日,“在华外国人游武汉”成员登上知音号,感受夜武汉的生机勃勃。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11月28日,中外嘉宾齐聚2020武汉数字贸易大会。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何晓刚 摄
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武汉贡献。
目前武汉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市友好城市与友好交流城市总量已达113个,遍布世界59个国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立足国际通衢,建设面向全球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正步稳蹄疾。
■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武汉找到家的感觉
“友城结好是对外开放迈出的关键一步,如同给武汉经济发展加装了一个新引擎。”武汉市外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1979年9月武汉与日本大分市结为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武汉的国际友城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三五”期间,武汉市新增8个国际友好城市、27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目前,我市友好城市数量初具规模,友城关系网络初步形成。
依托国际友城,全市还建立了国际友好基层单位(如友好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百余个。通过日本友城大分市,引进了亚洲最大的商业集团日本永旺连续在汉建立3个大型购物中心。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武汉找到家的感觉。江汉大学法国外教Maxime2006年来到中国,以前在青岛、珠海工作过,之后定居武汉。“在我妻子的家乡定居至今,在武汉待了10年。” 今年10月,武汉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座谈会上,他感触颇深,“这几年,我深刻感受到了武汉国际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大型国际化活动、国际会议以及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层出不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丝绸之路学院阿富汗籍留学生杨康感到在武汉读书“很幸运”:“我热爱这座城市,也希望它能够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等我回国以后,我要当好桥梁、纽带,把在汉所见所闻积极讲给家乡同胞、世界人民听。”
杨康提出:“武汉举办的国际知名赛事、展会数量相对不足。” 今年,武汉正在构建“1+1+N”的新会展场馆体系,并启动了新展馆建设,在临空核心区范围内打造集“空、铁、港、城”一体的国际会展商务新城,建成后的武汉新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净展面积45万平方米,将成为中部最大、全国前三的会展中心。“十三五”期间,世界军人运动会、世界集邮展等一大批国际知名赛事、会展活动相继在汉举办。
“从国际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来看,武汉成为国际交往中心,还需要补足短板。” 华中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波说,武汉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层次还有提升空间,城市国际化配套软硬设施不够齐全,尚有成长空间。比如,可以继续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为国际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
■ 抓住契机更加深入地嵌入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分工之中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
“很高兴,我们能成为疫后重振首家落地武汉的‘世界500强’。我们对武汉持续发展充满信心,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感到鼓舞,将在中国持续创新,满足本地客户需求。” 5月19日,霍尼韦尔公司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在汉揭牌,该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在视频致词中表示。
这是2020年第一家在武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距2019年11月该公司与武汉接触,只过了不到200天时间。
沈达理表示,中国是霍尼韦尔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将在武汉推动合作创新,开发新技术,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武汉自贸片区正式挂牌3年有余,建立融入全球投资、贸易、创新的开放新体系逐步成型。截至9月,已有1000多家外资企业,百家世界500强在武汉自贸片区投资兴业。
地处蔡甸区后官湖畔,长江、汉江交汇的“金三角”地带,规划面积达39平方公里的中法生态示范城是武汉市打造的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城市建设标杆。12月初,26家企业签约入驻中法生态城核心示范项目,将深度参与中法半岛小镇及相关领域项目的规划、咨询、建设及运营。“预计2至3年时间完成中法半岛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法半岛小镇将为所有入驻企业、中外家庭、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标准的国际办公服务、高品质的宜居生活服务、高价值的休闲娱乐服务。
“引进来”动作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稳健。武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武汉外贸逆势上扬。1月至11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477亿元,同比增长13.8%,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外贸等开放型经济重点数据的持续向好,展示了武汉开放型经济强大的韧性与发展后劲。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稳外贸”系列支持政策,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武汉海关先后出台70条支持举措,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对外经贸合作是重点。”华中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波分析认为,武汉还需要把“盘子”做大,从全国来看,武汉本土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重相对较低,还没有深度参与到买全球、卖全球进程当中。他建议,要尽快利用“一带一路”、自贸区改革等契机,实现武汉更加深入地嵌入国际供应链、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之中,这样才能加大整个经贸的开放程度。就企业而言,需要快速扭转战略思维,形成国际化产业链合作规划,充分利用武汉“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全面参与到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
■ 与全球顶尖艺术机构合作 向世界展示琴台文化黄鹤楼名片
2021年的1月1日,全外籍阵容的“环球艺术家节日交响乐团”将来到武汉,亮相琴台音乐厅的舞台,与武汉观众一起迎接新年。
这支乐团由旅居中国的外籍专业演奏家和音乐专家组成。音乐会上,他们将带来新年“必听曲目”——《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还将上演中国经典曲目《红旗颂》和《我爱你中国》等作品。
这场新年音乐会只是武汉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每年众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包括旧金山歌剧院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百老汇经典原版音乐剧《人鬼情未了》《保镖》《芝加哥》在内的全球许多顶级演出都曾来到琴台大剧院。
谈及未来,琴台大剧院总经理王文平表示,将继续推动琴台音乐节与国际音乐节的联动,让琴台音乐节更加国际化;将策划一些艺术展,完成艺术中心演出和展出的结合;在适当时机,进一步推动国际艺术教育赛事落地武汉。另外,加强与国际同行的联动与对话。“比如,加强与百老汇、伦敦西区、世界十大艺术剧团、著名音乐出版社等一些全球顶尖表演机构开展更广阔的对话与合作。”武汉还要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产品上,拿出影响世界的精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站稳脚跟。
“这是黄鹤楼,来武汉一定要去的地方。”12月23日,在黄鹤楼公园,一位外地游客对母亲说。
黄鹤楼作为武汉的一扇特色窗口,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20年,“黄鹤楼”上了16次微博热搜,引起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黄鹤楼公园位列国内景区热度榜第一名。《夜上黄鹤楼》成为“夜武汉”新的城市地标。“黄鹤楼夜间体验”“夜上黄鹤楼”“黄鹤仙子”等关键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收获浏览量过亿,也收获了一批国外“粉丝”,有外国网友评论,“为黄鹤楼的壮观美丽而感动,想来武汉旅游”。
黄鹤楼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黄鹤楼频繁登上国际舞台,发挥文化影响力,搭建跨国度、跨语言的公共活动平台。《黄鹤楼神话传说》法文版亮相法国、中英文化交流周——两国青年曼彻斯特共筑“黄鹤楼模型”、法语歌曲大赛总决赛在黄鹤楼上演……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更多外国朋友见证了东方风采。
法国萨玛朗德古堡公园、匈牙利世界遗产费尔特湖景区、英国斯旺西市布拉格文剧院,纷纷与黄鹤楼在文化、旅游、园林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2018年,“中国——欧盟旅游年”灯桥点亮活动在黄鹤楼举行。千古名楼点亮“欧盟蓝”,架起一座象征着通往欧洲的灯光之桥。2019年军运会期间,410名各国政要走进黄鹤楼公园;近40个国家共5400余名运动员入园。
未来,黄鹤楼公园将致力于挖掘诗词文化宝藏,策划组织国际诗词活动,丰富旅游和文创内容,通过“科技+旅游”让园区游乐更加多元化,增强中外游客的体验感。(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张珺 黄丽娟 通讯员黄文韬 周媛媛 王红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