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8时30分,武昌首义学院校车用1小时15分钟,从武昌南湖本校区将64位教师、16位行政政工人员送到嘉鱼新校区,开展新学期教学。今年秋天,嘉鱼新校区首批入驻4138名大一新生。
高校本部在武汉,到省内其他市县开设新校区。这一现象已不鲜见。目前正在咸宁规划建设新校区的还有武汉东湖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汉口学院新校区则选址京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红安校区已启用三年之久。
湖北省会城市武汉,科教资源丰富,这些高校为什么放弃优越地理位置,选择“下沉”到市县?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多方探访。
学校:异地办学多为谋发展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分别为431.3万和483.6万,较三年前分别增长6%和40%。
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普通本科学校的基础设施(包括生均占地土地、建筑面积、图书数量、仪器设备等)、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等都有明确要求。有高校人士向记者坦言,高职或专科学校想升为普通本科,在校园面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要升级。
市州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高校人才更有发挥空间。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红安校区设有航空学院、医疗护理与健康学院,开办以来,多次和当地学校开展互促互建活动、共同分享红色故事,护理专业学生下乡服务,当地收获了实在的好处,学生也从中汲取了养分。
“当前,咸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落成典礼上,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说,咸宁正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产业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三大定位,努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等特色产业,急需人才。
嘉鱼县委书记胡春雷则表示,希望校地双方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教育研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换,为嘉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除人才外,高校内的设施建设也有益于当地。湖北商贸学院新校区文体中心集学术报告厅、恒温游泳馆、多功能篮球馆及健身活动用房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咸宁市最大的文体中心。
学生:更关注培养方式和教学质量
报考武汉高校,上课地点却是在武汉市外,学生对此怎么看?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医疗护理和健康学院实训室多达28间,触手可得的实操训练让2019级学生刘萌月学得更安心。“安静的校园营造了纯粹的学习环境,我打算报名专升本的考试,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询问多名学生了解到,校园远离市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刚入学时,不少同学感到不适应,半年后,便开始享受到清净校园的好处。
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雷远俊说,招生时,学生对教学地点确实有顾虑,但相比于地理位置,大家更在意办学质量,了解到新校区的硬件条件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坦然填报。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护理专业开办三年来,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今年达到217人,比去年增加约60%。除受抗疫精神感召外,学校过硬的实训设施也是吸引学生报考的重要原因。
叶康和张亚光是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的大一新生,他俩对校园环境、宿舍条件、食堂饭菜都很满意,张亚光对校园充满信心:“有些角落还在建设中,相信建成后,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更方便。”
主管部门:对异地办学态度审慎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曾产生过一批异地分校或校区办学,由于在办学定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绝大多数停止办学。
教育部2018年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10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对高校异地校区办学一直持不鼓励、不支持的基本政策。
“4栋宿舍楼总共容纳2400人,可即便算上在外实习的学生,我们也只有1000多个学生。”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红安校区有关人士坦言,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宿舍楼,红安校区存在空置现象,算上校园建设的前期投入,实为亏本运营。去年,学校有人建议,将更多学生纳入到红安校区的管理范围,以便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条件。
异地办学背景下,教师在校区间往返教学也是常态。武昌首义学院新校区与本校区统一管理,共享师资,学校安排每天早中晚三趟校车往返接送授课教师,舟车劳顿,对教师的体能也是考验。
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对高校异地校区办学模式持审慎态度。湖北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不宜再对现有高校布局做大规模调整。
考虑到市州等对高校资源的渴求,教育部曾建议,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与相关高校联合创建研究院或产学研基地等模式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北省已有数所部属、省属高校采取类似形式,建设研究院、示范校区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