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荆州、十堰两地相继启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以此模式,两地对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平均门球时间(国际上以此衡量救治效率)或将短于90分钟,优于国际标准,极大降低该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眼下,湖北省多地胸痛中心由医院各自建设,较为分散,导致患者送医延时或救治不得力。“全市模式”建设胸痛中心是指在同城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医院全面建设胸痛中心,与全市120急救系统全面对接,并通过物联网实现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的实时记录及互通互传,将患者就近精准地送达胸痛中心,形成一体化的救治,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并建立院前预防和院后随访体系,实现对该疾病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有宜昌、黄石等地按照“全市模式”建设胸痛中心,年底前按此模式建胸痛中心的地市将达10个。中国心血管联盟副主席霍勇教授透露,湖北的建设速度居全国之首,这将极大提高湖北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
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极高的医疗负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且2009年起,该疾病死亡率呈现出农村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的趋势。湖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黄恺介绍,在湖北,高血压患者为1600万人至1700万人,糖尿病患者约900万人,他们是急性心梗、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胸痛中心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医疗模式,按照严格的流程整合各种技术力量,使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胸痛的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诊治程序,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救治。
按“全市模式”,荆州将实现胸痛中心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急救车平均出车时间(含调度时间)小于3分钟,急性心肌梗死、张力性气胸从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初步诊断控制在半小时,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中胸痛高危病人筛查率及干预率≥50%,对急性胸痛恢复期病人的健康管理率>80%。十堰市将在胸痛中心、急救车等处提供免费心梗急救药,以便心梗患者在确诊后第一时间接受药物治疗,把救治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把“患者等药”变成“药等患者”,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助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湖北日报记者 余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