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全球670余部邮集在武汉角逐大奖

湖北日报2019-06-12 16:16:45

全球670余部邮集在武汉角逐大奖

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国内信函邮资》中的湖北元素,吸引市民驻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朱惠 摄)

  B5展厅内的竞赛展区,是此次展会的最大看点。该展区集中展出了来自国际集邮联合会84个会员组织的670余部、3400余框邮集展品,分为锦标赛、传统类、邮政历史、邮政用品等15个类别,其中,国内邮集展品占近三成。

  多个“世界唯一”引围观

  在邮政历史类竞赛区,8框邮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国内信函邮资》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邮集作者、天津集邮协会邮展委员会主任左明介绍,作品时间跨度从1949年1月至1951年7月,涉及华北、华东、西北、东北、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的邮政总局或邮政(邮电)管理总局的邮政资费。“其中有4张实寄封涉及湖北,见证了建国以后湖北的第一期、第二期邮资。”

  这部邮集最特别的邮品,是一张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实寄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该实寄封上的两个并排邮戳很特别,一个是“北京”字样,一个是“北平”字样。原来,这是1949年9月30日从天津寄出的,当天到达北平(现北京)邮政总局,并盖上有“北平”字样的邮戳,第二天(即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中转至二十支局,并盖上了有“北京”字样的落地戳。

  “盖有新中国成立当天邮戳的实寄封不超过5张,而这一张是唯一双挂号信函,特别珍贵。”左明说,这部邮集在澳大利亚首展时,获得五框大镀金奖,去年在以色列参展,获八框大镀金奖。

  “咱们广东集邮爱好者这次来了上百人。”在传统类竞赛区,广东集邮协会参展作者王晓强和爱人吴玲介绍。

  “我的展品都是我夫人帮我装框的,很有意义。”王晓强说,他带来两部作品参赛,其中《东莞邮政局》参加邮政历史类竞赛,《伦敦版孙中山像及加盖“限省贴用”邮票》参加传统类竞赛。

  《伦敦版孙中山像及加盖“限省贴用”邮票》邮集,研究和展示了1928年国民政府发行的一套普通邮票——伦敦版孙中山像邮票。该邮集为5框邮集,每一框16个贴片,共收集了4套伦敦版孙中山像普通邮票,其中包括20余枚母模印样,有10余张标注为“世界唯一”。

  “这两张是第一套伦敦版孙中山像普通邮票的母模印样,均为全世界唯一。”王晓强介绍,第一次见到这两张母模印样,是2009年在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上。当时,一位台湾集邮家获得金奖的作品里,有这两张母模印样。如今,王晓强从10年前的参观者变为参展者,这两张珍贵的母模印样也回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成为王晓强此次参赛作品中的一部分。

  此次广东省共有约20部作品参赛,6部涉及孙中山题材。

  讲述历史只需“一框邮集”

  信封上盖的邮戳,显示使用时间是1869年。再仔细看,邮票上描绘的是当时宜昌城的地图。

  在竞赛类展区14210号展框前,宜昌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方少华,正细心地向观众讲解自己的参赛作品。

  今年49岁的方少华,从9岁起就痴迷集邮。他讲述的这件邮品,是中国邮政成立之前的商埠邮票,发行于1894年至1896年。这张贴了邮票、盖了邮戳的信封,是他15年前从国外网站花了近3000元“淘”来的。

  有一个展框内,整齐地摆放了16份宜昌不同时期邮品。方少华说,为凑齐这个展框,他花了15年。“每件邮品,信封样式不同,贴的邮票不同,盖的邮戳显示的时间不同,就承载了不一样的历史。这些彼此独立的邮品个体集合在一起,就展示出宜昌市早期的邮政发展史。”看着自己的作品,方少华深有感触地说。

  湖北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陈波说,本届世界邮展,我省共有5部竞赛类展品参赛。他本人也带来《中国汉口民信局》,参加一框类竞赛。此前,这部作品曾在国内的邮展上获得过镀金奖,他希望在此次世界邮展的舞台上冲击更高奖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王成龙)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