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阳光明媚。在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光华村千亩砂糖橘种植基地的橘树长势喜人,红星村味美呆食品加工厂生产繁忙。“在汉阳区的精准帮扶下,像这样在江夏区落地生根的扶贫项目共有43个。”汉阳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汉阳区对口帮扶江夏区山坡街的21个贫困村788户贫困户1694名贫困人口,如今,山坡街全面脱贫摘帽。
每个贫困村年创收逾8万元
在味美呆食品加工厂藠头加工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30余名女工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蓝色工作帽,正在加工藠头。“一天收入100元左右。”村民涂雨珊是建厂时的第一批工人,已工作3年。她每天工作8小时,可加工处理百余斤藠头,年收入近3万元。“现在有1000亩,我们打算再扩大500亩。”走在光华村砂糖橘基地的田埂上,武汉佰果冠果业公司总经理张朝告诉记者,2017年3月,公司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租下这片荒置土地,带动农户种植砂糖橘,已吸纳21名贫困群众就业。
还有官南村的小龙虾养殖,陈六村的养鸡,元丰村的油茶,红旗村的养羊……3年多来,汉阳区详细调研对口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开发建设食品加工厂、光伏发电、物流中转、冷库仓储以及养殖种植等43个扶贫项目,每年为对口帮扶的21个贫困村平均创收8万元以上。
汉阳区还先后促成11名能人到江夏创业,年产值达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促成6家企业落户江夏,总投资达3亿元。“2019年力争再促成5家企业和5名能人落户山坡街投资办厂,新增就业岗位300个。”汉阳区扶贫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驻村3年写20万字扶贫日志
“燕队长,我家养鸡场昨天死了几十只鸡,能不能帮忙看看?”每天清晨,驻向阳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燕侨,都会沿着村子的小路走上一圈。
翻开燕侨的扶贫工作日志,整整20多万字的札记,记载了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燕侨驻村很少回家,他的妻子开玩笑说:“现在你成了家里的稀客。”
在群力村61位贫困户眼里,扶贫队长李春荣是他们的“贴心人”。
群力村属于典型的“空心村”,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妇幼。李春荣和扶贫队员坚持经常上门看望贫困户,并将汉阳医疗机构引入群力村。“以前我和老伴靠低保金过日子,现在身体好了,也可以养鸡、养猪了。”65岁的付开英老人说。
三年来,汉阳区派驻21个工作队坚守扶贫攻坚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区68家扶贫成员单位的788名干部,分别对口788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通讯员 黄璜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