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头潜鸭等珍稀动物“打卡” 已有六个国家湿地公园 武汉冲击世界湿地保护最高成就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
府河湿地的候鸟群
3月30日,“点亮湿地之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活动在武汉地标性建筑黄鹤楼举行。当晚8时30分,黄鹤楼楼体上投影出“点亮湿地之城”字样,武汉市创建和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正式宣告启动。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认证证书的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2018年,全球18个城市获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6个是中国城市,分别为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和银川。
作为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武汉已初步具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的条件。武汉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特大城市前三位,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武汉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目前武汉已建有6个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和5处湿地自然保护区。
武汉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栖息着野生动物4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等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鹤、白琵鹭等2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府河湿地是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最南端的繁殖地,长江江滩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上万只红嘴鸥在涨渡湖越冬。湿地上还生长着维管束高等植物40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野莲等5种。
活动现场,由湿地公园代表、高校环保社团、环境保护志愿者、科研机构、企业、热心市民组成的“湿地使者”,宣读了《武汉湿地保护倡议书》,呼吁上下联动、横向联手、完善模式、推广经验,共建生机武汉湿地,打造武汉“湿地城市”名片,提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湿地之城”武汉
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
1处国际重要湿地
蔡甸区沉湖
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蔡甸区沉湖
新洲区涨渡湖
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陂区草湖
汉南区武湖
江夏区上涉湖
6座国家湿地公园
东湖湿地公园
东西湖区金银湖湿地公园
江夏区安山湿地公园
蔡甸区后官湖湿地公园
东西湖区杜公湖湿地公园
江夏区藏龙岛湿地公园
4座省级湿地公园
蔡甸区索子长河
蔡甸区桐湖
江夏区潴洋海
黄陂区木兰花溪
湿地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栖息着野生动物4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8种。
生长着维管束高等野生植物40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野莲等5种。(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赵琴 杨萍 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