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荆门失能人群每月人均可享2380元护理费

湖北日报2019-02-26 11:02:55

  原标题:长护险,何以养成“可依靠的大树”——荆门失能人群每月人均可享2380元护理费

  2月18日,荆门市东宝区天鹅路9号,福寿居老年公寓7号楼620室,47岁的护理员王兴菊熟练地为全失能卧床老人许圣华翻身、拍背。

  今年74岁的许圣华去年8月中风后瘫痪在床。子女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只得将老人送进福寿居老年公寓。适逢荆门市专为失能人群“量身定制”新型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落地铺开。经过申请、初评、复评,许圣华的子女为其选择了“养老机构护理”,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每月支付给养老机构一笔护理费。如今,许圣华家人不用担心老人护理问题,每月只需支付1530元,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2016年,荆门被纳入全国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从此,荆门每年将其列为政府“一号民生工程”“重点改革项目”,成为民生保障新支点。

  从确定试点到制度出台,荆门实现长期护理保险从无到有、从构想到落地,赢得人社部、国家医保局、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赞许: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了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该市长护保险待遇月人均2380元,全年可达28560元,远高于本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群众赞誉该保险为“可依靠的大树”。

  “三家抬”筹资

  2016年11月,荆门出台《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试行)》,将辖区内长期居住或工作的所有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不分身份级别,同等缴费、同等待遇。

  为确保制度公平,该市均等评定失能等级,参保人员不分身份、年龄和职务高低,凡评定低于40分的,同等享受待遇。定点机构实行准入均等,无论公办、民营护理机构,坚持自主申请、公平竞争、择优确定纳入定点,动态管理。城乡服务均等提供信息系统,将网络由市县延伸到乡镇村,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实行从参保到结算一体化服务。

  参保人员统一执行筹资标准,按照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4%筹资,通过个人缴费37.5%、医保补助25%、财政补贴37.5%“三家抬”筹集。采取代扣代缴、医保个人账户划转、财政拨付、个人缴纳等方式,与基本医保同步征收;缴费激励多层次。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挂钩,累计缴满15年、30年、45年、60年,待遇分别提高4%、6%、8%、10%,鼓励早参保、连续缴费。

  截至目前,荆门全市已参保246万人,正在享受待遇的4530人次,基金支付4000万元。享受待遇人群中,60岁以上占比75.6%,选择居家护理占比85%,证明长护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化解失能风险、顺应家庭照护十分对路。

  三种护理模式可选

  根据保障对象的护理需求,长护保险提供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院护理三种护理方式。考虑到老人“恋家”传统,又将居家护理细分为24小时的全日护理和每日不超过3人、每人不低于2小时的非全日护理。作为定点服务机构的养老机构护理、作为医保定点机构或医养融合定点机构的医院护理,为入住保障对象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为引导失能人员合理选择护理方式,荆门建立了三种差异化待遇支付标准。护理费用按每床每日实行限额管理,由长护险基金按比例支付。居家护理每床每日限额100元,其中非全日护理由长护险基金全额支付即40元,全日护理支付80%即80元;养老机构护理限额100元,长护险基金支付75%即75元;医院护理限额150元,支付70%即105元。

  同时,荆门还推行准入退出、考核激励以及登记备案三种管理机制。建立定点服务机构、护理员和失能人员待遇的准入退出机制,实行养老、医疗护理机构1000分制和商保合作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并将定点机构、初评人员、评估专家、护理服务从业人员全部纳入诚信信息库,列入“黑名单”的,不得从事与长期护理相关的工作。

  信息系统匹配个性化服务

  针对居家护理的长期性和分散性,原有医保信息系统很难匹配,无法简单升级改造。荆门按照“理念超前、一体创新、实用高效”研发思路,依托互联网,统筹城乡不同特点,搭建架构统一的长护保险信息系统。系统嵌入保险经办、需求评估、服务监管、大数据决策、护理服务管理、智能健康管理六大功能,实现从参保到结算的一体化服务。

  荆门还为此开发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如实时叫护或预约服务的“滴滴”模式;建立GPS工作站,实行对护理服务远程实时管理的“总部”模式。同时,提倡家属经过培训后就近护理亲人。

  东宝浏河社区的谢晓今年32岁,10年前坠楼摔伤后失能卧病在床。谢家选择居家护理,谢母经过护理培训拿证在家照护,长护保险基金每月支付2400元护理费用,照护、费用问题就此解决。社区还安装了智慧养老平台,家人只要打开电视或手机,就能与医护专家、社区护工远程通话,咨询治疗事宜,工作人员随时可以了解情况,上门服务。

  该试点工作带动了养老护理产业发展,促进了健康扶贫。该市已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15家,带动其中35家养护机构再投资3亿元,吸引8家民营企业投资医养护产业,培训护理员2.3万人,新增就业岗位4500个。全市184名失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正享受长护保险,其待遇远超当地确定的脱贫标准线,另有3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经过长护护理员培训后上岗,月工资3000元左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王兰 张诚)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