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背靠百万人口大市场 茅箭贫困户“旅游饭”吃得香

湖北日报2018-12-05 10:12:56

  十堰市茅箭区有7000多名贫困人口,却背靠城区百万人的消费市场。茅箭区委书记周庆荣介绍,茅箭区紧抓全域旅游主线,围绕旅游发展采摘园、民俗旅馆、农特产品种植、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全区80%的贫困户通过旅游产业增收。

  建好景区客自来

  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行走在茅塔乡东沟村,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呈现眼前。“周末的房间要提前一周预订。”桃源人家民俗旅馆老板王启迪忙着招呼客人。王启迪曾在上海开咖啡馆,2016年,回乡探亲的她被东沟村风光吸引,便在村里租房开起民俗旅馆。“风景成就民俗,民俗也成了风景。”2018年前10个月,东沟村游客量超过35万人,王启迪的民俗旅馆规模扩大至4家店,游客在这里除了吃住,还可以体验打喜饼、扎染、陶艺等民俗活动。“好山好水就是金字招牌。”茅箭区区长张捍声介绍,茅箭区投资5亿元,贯通“四纵一横”旅游公路,沿线布局自行车道、绿化景观、休憩驿站等配套设施。如今,行走在茅箭南部山区,桃花湖、紫薇岛、赛武当等景点次第分布,栖碧山、陶然居、山里猫居等民俗旅馆点缀其间。景区给村民带来了务工收入,秦巴植物园常年聘请70多名贫困户务工;东沟景区本村劳力安排完毕,还在外村聘请7名工作人员。

  马家河村村民张琴开起农家乐,高峰期一天收入1万多元;营子村村民李学霖改造自家房屋,开起“旧时光”民宿,每逢周末一房难求。据统计,茅箭区目前有农家乐242家,民宿55家。

  数据显示,1月至10月,茅箭区共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5亿元,全区80%的贫困户因旅游产业增收。

  旅游商品产销旺

  “每月收入约2000元,今年脱贫没问题。”11月24日,百二河村贫困户雷萍高兴地说。2018年初,雷萍开始在村里的艾蒿扶贫车间上班,干满一年后,还可获得1万元股本长期收益。

  大秦艾蒿专业合作社老板秦志旺原在市区做汽配生意,2016年8月,他回乡创业,目前加工生产30多种艾蒿产品。“产品大多被游客买走了。”秦志旺介绍,他在村里和区里景点开设专卖点,游客可参观艾蒿产品制作过程。2018年,合作社产值可达2000万元,带动16个贫困户脱贫。

  马家河村引进玉器生产加工企业,同步建设玉器生产销售基地,采取“选石-设计-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让农户变商户。车间建成20余天收入10余万元。“实现了游、购、娱一体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宗国介绍,计划再引进8至10家玉器加工企业,建起玉器一条街。

  围绕旅游产品,该区建起一批扶贫作坊。茅塔乡大坪福利院引导老人开展竹篮、簸箕编织,帮他们增收;营子村成立黄酒合作社,改单家独户酿酒模式为集中规模化酿酒,产销量翻番;王家村妇女闲暇时间做手工布鞋、手工鞋垫,交给村里的躲猫猫民俗旅馆代销,一双鞋卖300多元。

  茅箭区扶贫办主任王德平介绍,依托扶贫车间(作坊),把留守贫困人口拴到产业链上,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周末集市”促增收

  11月24日,大川村一棵千年银杏树下,前来游玩的市民欢声笑语不断。村民黄明伍乐呵呵地迎来送往。这天,他的香菇大棚里吸引了100多名游客采摘,“5元一斤,现采现卖。”

  围绕一个中心,培育特色产业。大川、浪溪等村建成草莓、桃子、梨子、猕猴桃采摘园2000多亩,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采摘项目;卡子村、岩屋村等村,建设食用菌大棚274个,种植袋料香菇134万棒,村民可直接获利1500余元;康家村、段家村、小川村、百二河村等村养殖蜜蜂3500箱,所产蜂蜜全部被游客购买,户均增收3000余元。

  11月11日,茅箭区“周末集市”开张,4000余人赶到紫薇新村赏秋色,尝美食。当日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各类农产品销售额近20万元,并带动马赛路沿线农家乐销售额20余万元。如今,“周末集市”成了很多市民到茅箭玩、去茅箭买山货的习惯。“农特产品销售丰富了休闲旅游内容,也提供了增收渠道。”茅箭区旅游局局长向艳华介绍,通过假日集市的方式,搭建政企农三方联合平台,把集市搬到村民家门口,让企业参与认购,让山水滋养的绿色生态农特产品找到出口,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王涛 张晓)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