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乡村老屋改造翻修,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胡礼国 摄)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胡礼国 庞新玉):11月28日,据武汉市黄陂区委宣传部介绍,2018年以来,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在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湖带领下,半年多时间产业扶贫成效卓著,脱贫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姚家集街双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长期无产业支撑,一直是黄陂区的重点贫困村。2018年4月以来,在黄陂区和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双河村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村里70余户村民的老屋改造翻修,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多效并举、以点带面,开创了双河村脱贫攻坚新局面。
武汉黄陂区乡村老屋改造翻修,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胡礼国 摄)
对接产业 实现家门口增收
据了解,双河村2016年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从2018年4月开始,整村脱贫之后的工作由武汉市委办公厅脱贫工作队来开展。据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湖介绍,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村里管勤秋夫妻在黄陂区的服装产业半加工行业有渠道,可以想办法把服装产业中的半成品加工的部分引到双河村,这样就可以让本地的留守妇女在家参与到针织编织当中,每件的加工费最多可以达到20到30元。陈湖觉得这是一个好门路,于是抓紧落实,促成了企业与双河村的外包合作。
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湖(右二)为留守妇女发放、回收服装手工订单(胡礼国 摄)
陈湖坦言,这项看似简单的产业令他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双河村村民做服装加工质量过硬且效率高,与双河村合作的服装厂由最初的一个到现在的五个,信誉大大提高,合作门路逐渐扩大。第二个“没想到”是,订单由最初的每月几百件到现在高峰时的一万多件,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也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服装加工的产业中来。第三个“没想到”是,原本只是想把双河村的留守妇女吸纳到脱贫产业中来,现在大家尝到了甜头,周围村边的留守妇女也加入到了服装加工的行列。原本计划在双河村50多名妇女中来进行这样的产业加工,目前已惠及姚家集街区域范围内500多位留守妇女。管勤秋说,冬季是服装加工高峰期,他们最多一天曾加工服装1500余件,月加工平均万件以上,11月发放工资共计50多万元,半年累计发放160万元。除此之外,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队2018年帮助双河村积极引进开发建设苗木基地,此基地目前流转土地面积近300亩,涉及双河村农户71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9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绿色产业,增强双河村村级的产业发展动力。陈湖介绍,目前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就是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让村民对苗木基地产业发展之后,再由企业来给村民培育相关技术,使苗木产业更好发展,下一步可以发展到虾养殖、精品苗木种植、生态养殖等农产业方面。
管勤秋(右二)为留守妇女指导服装加工针线技术(胡礼国 摄)
村里“能人”带动 对点帮扶
陈建兵是双河村柯家田人,自幼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如今已是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钢材厂的老板,成为村里的“能人”。从2012年开始,他就开始为双河村脱贫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不仅为村里修路、修塘,还为村民外出就业提供机会。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以来,时常邀请陈建兵回到村里,为村民的致富出谋划策,同时,也把更多的机遇带回家乡。
“能人”陈建兵(右二)与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湖(右三)介绍双河村扶贫情况(庞新玉 摄)
2018年4月以来,陈建兵大力帮助双河村实现脱贫,一方面,为村里捐资献物,修路建房,积极改善双河村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企业平台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对点帮扶主要贫困对象,主动领取帮扶指标任务。此外,他还利用自身在外多年的丰富乡村建设资源,引进优质的乡村建设项目,帮扶村中的青壮年自主创业。在谈到2018年以来村里的变化时,他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基础建设的改变,之前村里黄土多,绿植少,土坯房多,小洋楼少,2018年以来,村里的大部分道路都铺上了沥青,道路两边种上了花草树木,许多民房进行装修,发展了农家乐,村里变得干净整洁;第二是老百姓风气的变化,之前家家户户茶余饭后都喜欢做自己的娱乐活动,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事情,有的做手工,有的种树,有的做村里的维护,村里的青壮年在外面活跃了,创业的人数比以往多了很多。
作为武汉市的传统农业大区和革命老区,黄陂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注重扶贫创新,狠抓产业扶贫,实施三乡工程,突出旅游扶贫特色,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截至2018年8月底,黄陂区“三乡工程”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13.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21.6亿元,能人回乡42.5亿元,企业兴乡49.6亿元,引进投资企业255家,创办合作社732个,共享农庄535家,出租(入股)空闲农房3883套,实现年租金5265万元。在“三乡工程”的带动下,2017年黄陂区实现精准脱贫14902人,有1253人提前实现脱贫,1.1万农民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