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担当就是不让一人掉队——记枣阳市七方镇党委书记程建胜

湖北日报2018-11-08 10:17:22

  9个省级贫困村,19个市级贫困村,贫困人口2910户、6151人。“难度大、任务重,你要考虑好。”两年前,程建胜还未上任枣阳市七方镇党委书记时,有人善意提醒。“干部就是要为百姓解忧,瞻前顾后不是干部应有的作风。”程建胜斩钉截铁。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担当,是想方设法为人民

  “既要雪中送炭,也要授人以渔。”程建胜带领全镇党员干部,一边与贫困户“结穷亲”,一边引项目,“输血”和“造血”并举。

  “你是枣阳走出的娃娃,现在七方镇的百姓需要你。”恰逢襄阳市涨才药业公司总经理张勇回乡建厂,程建胜上门做工作。

  破旧的木门、裂缝的墙壁,与孙子相依为命的老两口……程建胜带着张勇走访贫困户,寻找产业扶贫的路径。

  没有资金怎么办?程建胜提议村集体成立艾叶种植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化肥、机耕。产品往哪卖?与涨才药业协商让其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

  “签订保护价,每亩艾叶收入能达到2500元,市场不好时也不担心卖不出价格。”贫困户郑中学将家中的8亩地都改种了艾叶。

  没有经济来源的张光运也心动了,以高于市场价流转了家里8亩田地,加上种地劳务费和流转土地的产业奖补,每年有8000元的稳定收入。

  说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作担保为贫困户贷款,贫困户利用贷款购牛寄养在合作社,每年获得分红,“代养寄养”模式带动了117户贫困户脱贫。

  提议公司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公司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成品土鸡和土鸡蛋,“放养散养”模式带动了148户贫困户脱贫。“镇内企业务工”模式、“反租倒包”脱贫模式、“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程建胜的带领下,28个贫困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脱贫模式,受到农民和企业的欢迎。

  “问题”企业变成香饽饽

  担当,是遇到难题不推脱

  2016年初,张仁贵与正大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七方镇办一家标准化养猪厂。然而土地手续和环评手续却迟迟办不下来。

  项目停滞了几个月,张仁贵着急,得知此事的程建胜也跟着着急。怎样才能确保环保、发展两不误?“养猪场可能会产生污染,环保督责怎么办,还是不要搞了。”有干部建议。“办法是想出来的,哪能遇到问题就往后退。”程建胜说。“养猪场可以办,但前提是不能污染环境。”程建胜向张仁贵提出两点建议:建立6000立方米沼气池,排泄物沼液生化处理要达标;种养结合,循环再利用,在可能污染的区域种植经济作物。

  搞养殖的老板哪懂什么种植,况且还需要再流转土地,企业成本也得增加。张仁贵面露难色。“技术、流转,我们都会帮你想办法。但如果你不配备治污设施、不搞循环农业,那就不要办厂了。”

  在哪里种植作物、沼液处理如何达标、流转户工作如何落实……反复沟通、协调,2017年3月,种养结合的成杰生态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终于建成投产。

  一边生态养猪,一边循环利用处理达标的沼液沼渣种植黄桃、南瓜,进行稻虾共作、藕鳅共养,公司的年收益达到了1500万元,40多名流转户也被招收为员工,其中还包含9个贫困户。“收益比单纯养猪还好,也从没有接到污染投诉,公司还被纳入襄阳市重点企业。”昔日的“问题”企业,如今成了镇上的香饽饽。

  别人不敢要、不敢落实、不敢承担实施责任的项目,都成了程建胜眼中的宝贝。两年来,七方镇向上争取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3亿元,引进外来投资10亿元,激活七方经济的“春水”。

  带着专班挨家挨户做工作

  担当,是群众利益大于天

  “路面加宽、抬高,把我家大门都堵住了。”段凤娃抱怨。

  段凤娃家门口的路,是七方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主干道,也是通往316国道的致富路。“这条路修好了,你家种的艾叶、瓜果是不是更方便运出去了?”程建胜问。

  对于修路,段凤娃很是支持,但修到自家门口时却不乐意了。“其他人对修这条路怎么看?”“其他人都说好。”道路打通后,两个大项目、上亿元的项目资金将在这条路上奔驰。“那假如你是村干部,为了全村发展,你要怎么办?”段凤娃无言。

  群众思想要做通,问题也要解决。程建胜立马联系施工方给出解决方案,逐步垫高路基,打造一段坡路,方便人车出行。“要把道路‘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这是程建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也是看到了政府招商引资的决心与努力,才选择入驻七方镇。”正大集团董事长杨秀涛说。

  企业建厂需要征用、流转土地,程建胜带着专班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农产品需要外运,他借助国家项目的拉动,解决镇区所有主干道的硬化和提档升级。“担当是不让一人掉队,是群众利益大于天,是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程建胜说,一级带着一级干,齐心合力担起百姓的一片天,便是基层干部的最高责任。(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王婧)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