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湖北日报2018-10-16 13:20:32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图为: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西晋文人袁山松在《宜都记》中,对宜都生态景观不吝溢美之辞。

  一千多年后,长江清江绿浪翻涌、奔腾如昔。生长在两江怀抱中的宜都儿女,肩负着保护母亲河、拱卫三峡生态的历史重任和时代担当,再书绿色发展新篇——

  10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发布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宜都成为湖北两个上榜城市之一,也成为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2018年,宜都先后斩获五大“百强”荣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振奋人心!

  又捧回一个“国字号”招牌,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欣喜地说:“宜都市上下将在‘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激励下,再鼓干劲,外内兼修,生态人文并重,狠抓长江大保护,为筑牢长江三峡生态屏障,落实‘绿满荆楚’发展战略,打造我国中部康养产业实验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图为:陆城文峰公园

  高于国标 做120分的考卷

  宜都对绿色的追求,从未止步:2008年9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2年12月,成为湖北省首批“森林城市”;2016年2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

  2016年1月,宜都七届五次党代会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号令。当月,宜都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创森动员大会,全面开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征程。“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凝聚建设合力。宜都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3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相关会议20多次。

  提升规划设计境界。宜都委托北京中森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以“三峡生态门城,两江绿色明珠”为创森主题,编制了宜都市生态系统、绿地系统等17个专题规划方案。

  2017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纳入“四城联创”,形成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良性工作机制。

  宜都市委副书记王世斌说:“无论规划还是实施,我们都按高于国家标准来执行,做的是‘120分的考卷’。”

  在造林上,通过三年努力,宜都森林覆盖率达59.05 %,森林蓄积量达到317.76万立方米,实际完成造林24200亩,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的21%。

  在投入上,形成政府投资、部门筹资、社会集资、劳务代资的多元融资机制。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多元,其中财政投资7.73亿元,吸纳社会投资16.1亿元,远高于国家考核要求。

  在群众层面,第三方机构去年的问卷调查显示,宜都公众对森林城市创建的知晓率达98.36%、支持率达99.56%、满意度达98.13%,均超过国家考核要求。

  在推进上,宜都市委书记单月督办,市长双月督办,解决“老大难”问题。制定考核办法,将创森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极为苛刻的“未位问责”机制,每个季度对排位靠后的一个乡镇、3个市直机关约谈问责。党员“六联六包”,每名党员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图为:长江复绿

  城乡共进 出门见绿村村建园

  满眼皆绿,是宜都给人的第一印象。

  宜都将建设任务细化到各单位、各乡村,重点打造城区增绿添景、十镇百村靓彩、森林廊道景观、森林植被修复、森林资源提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

  来到三江广场,这里原是一片荒地,如今成了城市公园。绿树遮荫、花草密布,步道、座椅等基础设施完善,位于广场中心的塑胶跑道,是周边居民锻炼、散步的好去处。跑道环绕一块大草坪,不时有鸟儿驻留。

  目前,宜都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1平方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宜都创森讲究应绿尽绿,生态停车场就是很好的体现。土老憨集团是当地一家果醋生产企业,集团驻地全无噪杂、钢筋混凝土的传统工厂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游园、绿地和池塘。生产车间不远处就是一个停车场,每个车位都有银杏树隔离、遮荫,树下种了三叶草、红继木等花草,地面用透水砖铺成,砖孔也长着草。

  像这样的生态停车场,宜都已建成14个,林荫总面积2.8万平方米,林荫覆盖率达40%。

  宜都还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小区、绿色厂区、绿色单位、绿色学校建设,全市建成区共完成绿化面积974.51公顷,乔木种植占到城市绿化面积的75%。

  从城市到乡村,来到高坝洲镇的生态广场,漫步林间,如同走入一处森林氧吧。广场占地17.65亩,栽植有银杏、香樟、皂角等乔木,另有紫薇、碧桃、玉兰等花木,间以小桥流水、亭台水榭、鸟语花香,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农村游园建设丝毫不逊色于乡镇。响水洞村游园建于村委会前,将文化、休闲、健身要素融入其中,形成党建、五美文化等多个主题。游园面积5388平方米,园内有植物40余种,绿地率达到80%。

  宜都市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建军说,目前,宜都共有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27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30个。每个乡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游园、每个村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小游园。

  宜都还以境内四条高速公路和两条一级路为骨架,打造森林廊道景观工程建设。目前,宜都通道绿化率达到93.2%,陆地森林网络已基本形成。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图为:清江库区水源地绿化

  生态治理 “伤疤”如今绿盈盈

  在过去大发展的情况下,宜都人民艰苦创业,干出了“中国县域经济百强”。而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生态治理刻不容缓。

  陆城街道办事处的长江岸线修复,就是典型的例子。来到该街道办的花庙堤防段,过去被砂石码头占据,植被稀疏,环境恶劣。

  而今,经过长江岸线复绿工程,从岸边向陆地延伸50余米的岸线上,杨树、香樟等树木整齐排列,林下满是格桑花、麦冬等花草,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绿色丝带铺在岸边。“我们不仅要把树种活,还要把树种美。我们根据岸线不同的土质情况,因地制宜栽植不同的树种,保证绿化质量和效果。”陆城街道办林业站站长邓永春说。

  作为长江沿岸城市,宜都对水域岸边的生态修复格外重视。2016年以来,宜都重点围绕“清、关、退、拆、治”五个字,抓好生态修复专项工程。“清”,即清理长江岸线码头,取缔非法码头74家,将境内原有20公里岸线码头缩减为8公里,对其中12公里进行生态复绿,现存码头厂区绿化面积不达标不准许开工。“关”,即关停煤矿5家,采石场5家,投资939万元完成矿山植被修复1180.55亩。“退”,即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和精准灭荒工程。截至目前,宜都共完成第二轮退耕还林2400亩,精准灭荒1666.7亩,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造林任务。“拆”,即全面拆除清江、渔洋河市辖水域养殖网箱,投资2.1亿元,完成宜都全市555户84.47万平方米网箱拆除任务,清江断面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以上。“治”,即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创森以来共完成石漠化治理4.01万亩。

  目前,宜都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已全部实现生态复绿,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宜都江河湖库水岸平均林木绿化率达到85%,形成了健康完善的水系森林网络。长江岸线绿化兼具防汛与景观功能,不仅构筑起环境优美的长江岸线防护林生态系统,百姓也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

外修生态两江碧 内修人文满园春 宜都创成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图为: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领取国家森林城市奖牌

  绿色富民 人均林业收入过万元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位于宜都五眼泉镇弭水桥村的九凤谷景区,迎来了3.32万名游客。景区总经理周建军欣喜地说,2018年游客增长了30%以上。

  “我们的农家也变成景区的一部分了。”10月10日,笔者在弭水桥村看到,该村农户房前屋后种植了栾树、樟树等乔木,农家小院草丛、绿树间点缀着各式花卉。2018年五眼泉镇以宜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使乡村绿化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美丽家园”试点,村内农户庭院绿化与丑溪及两边的樱花、紫微、垂柳、景观桥、农家乐等相映成辉,形成错落有致、功能分明、精美别致的生态景观带。

  弭水桥村民说:“我们现在‘卖’的是生态、是绿色,要让游客们‘一到九凤谷,浑身都舒服’!”村民们在旅游带动下,纷纷将田地租给公司种紫薇,自己再发展农家乐。2017年,九凤谷年旅游人数突破20万人次,带动所在村农家乐开办达31家,吸纳250多人就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宜都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宜都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四城联创”办公室主任吴光立说,宜都大力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在创建过程中以创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建,全市林业产业年产值近80亿元,农民年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万元。

  宜都大力推进柑橘、茶叶、花卉苗木等林业主导产业发展,2017年统计宜都共有柑橘31.8万亩,茶叶12.4万亩,花卉苗木7144亩。按照“一村一品”建设理念,建成小水果、花椒、杨梅、黄桃、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基地1万多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强力引擎。

  培育农林龙头企业。以柑橘采后处理初加工和罐头深加工、茶叶加工为主,并延伸上下游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现有省级以上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1家。有种苗花卉、园林绿化等涉林新型经营主体87家。土老憨蜜柑、丰岛罐头、宜红工夫茶等农林知名品牌20多个,其中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

  壮大森林旅游业。以全国康养产业试验区为依托,发展了三峡九凤谷生态旅游度假区、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奥陶纪石林、天龙湾风景区等一批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荣获全国首批“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三峡九凤谷、杨守敬书院获评4A级景区。2017年,宜都接待森林旅游游客30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2亿元,均同比增长10%。(策划:陈珊珊 组稿:吴光立 朱灿义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委宣传部及曹礼达提供)

  宜都绿色发展“成绩单”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市

  ◆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市

  ◆全国经济林先进县市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强县市

  ◆全国城市绿化先进集体

  ◆全国柑桔之乡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湖北省森林城市

  ◆湖北省环保模范城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