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武汉虹识7年磨出自主研发虹膜芯片

湖北日报2018-09-20 10:44:39

  原标题:七年磨砺芯片路

  9月19日早上,武汉未来科技城F1栋12楼,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年轻的工程师们,正忙着打卡上班。

  他们既不用掏门禁卡,也不用按指纹,而是将眼睛在门禁系统上扫一下,门便开了。

  虹识技术董事长易开军笑着说,不同办公区的门禁权限也不同。他走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再次“刷”了一下眼睛,1秒开门。

  科幻电影中的画面,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进口1颗半定制芯片需1000元

  易开军的双鬓已经花白。“我眼前时常会闪过2011年刚回国创立虹识的场景,只有算法,没有芯片,什么都没有。”

  寥寥几个研发人员,没日没夜在局促的实验室里,写软件代码,琢磨硬核算法。但是没有芯片作为载体,虹膜识别的想法再好,前景再大,也不能将“读懂眼神”的应用产品落地实现。

  怎么办?只能买国外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也就是半定制芯片,1颗芯片1000元。

  这些半定制芯片就类似毛坯房,里面没有写入任何内容。虹识把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硬代码填入芯片,原本的“空房子”,突然被激活,有了识别人眼的能力与生气。“毛坯房”都那么贵,成品价格很难降低。加之早期的虹膜芯片尺寸太大,有40毫米×40毫米,只能用于大型及固定设备,无法用在移动终端,虹识难以大规模铺开市场。“我们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将来一定要做自己的专业芯片。”

  7年磨出自主研发虹膜芯片

  过去3年,虹识技术累计完成1.8亿元融资,在虹膜芯片研发上的投入及步伐不断加速。

  2017年,虹识针对智能锁市场,集成开发出“100系列芯片”。这颗芯片有19毫米×19毫米,体积大幅缩小。做成智能锁后,隔着30厘米距离就能感应识别,充一次电可以开门4000次,功耗1瓦。

  芯片的“室内装修”虽然酷炫,但“毛坯房”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仍然不在自己手中。

  2018年,在芯片路上磨砺了7年的虹识技术,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这颗由光谷完全自主研发的虹膜生物识别ASIC芯片,打通了从设计到流片的最难关卡。易开军将其命名为“QX8001”。

  在集成电路界,ASIC全定制芯片是面向特定用户需求的专业芯片,它在批量生产时,体积更小、功耗和成本更低,且可靠性更高。在虹识技术的研发中心,工程师小心翼翼夹起这颗“小米粒”说,最新的ASIC芯片功耗仅0.1瓦,为上一代产品的十分之一,封装后,大小也只有5毫米×5毫米。

  台积电托起虹膜芯片新想象

  8月27日,“虹膜生物识别乾芯ASIC芯片QX8001”在台积电流片成功,随后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封装、测试和验证。9月17日,虹膜芯片通过所有验证,具备量产条件。

  作为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的加持,让虹膜识别芯片实现大规模制造,有了支撑。“以前是我们找别人买芯片,把硬代码灌进去。现在,该换别人找我们买芯片了。”易开军说,ASIC芯片突破后,虹膜技术将可以渗透到众多行业,大到国防安全和城市安防,小到手机、手表等智能终端。

  眼下,城市酒店、办证中心、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都需要实名制认证。基于虹膜识别技术,虹识公司正在与武汉市公安部门合作,把身份证、护照、驾驶证、户口本、港澳通行证等一切能证明身份的资料,全部集成在个人虹膜信息里。“我希望有一天,眼睛就是人们的通行证和银行卡,走得再远,也不用再带任何证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通讯员 易庆玲 徐春宴)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