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保康85后“农业创客”严云:瓶中育“仙草”科技致富忙

湖北日报2018-09-12 16:47:39

保康85后“农业创客”严云:瓶中育“仙草”科技致富忙

图为:严云在组培室查看中药材白芨幼苗生长情况。

  身穿白大褂,一脸斯文,伏在案前与瓶瓶罐罐打交道——初见保康店垭镇返乡创业农民工严云,不免感觉与人们印象中在田地里挥汗如雨、辛勤耕作的农民形象,相差甚远。而他在小镇上创办的中药材组织培养育苗实验室,也确实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令小镇村民大开眼界。

  1988年出生的严云,和当地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初中毕业后,便离开保康,赴深圳务工。凭借勤奋吃苦,他逐渐成为一位成熟的电子制造业生产一线技工。可严云始终觉得“压力山大”,“干这行的太多了,竞争激烈”。他一直琢磨着,要学点其他技能。

  2008年,严云跳槽至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做设备维护时,意外了解到植物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简称“组培育苗”)。

  组培育苗,被称为是农业应用上的一次“革命”,即取出植物上的一小块组织或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上,再置于培养室或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便可成活、生长一定大小用于大田生产。这种育苗方法,不受自然环境中季节和恶劣天气的影响,且繁殖的后代整齐一致,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成为不少企业研发、投资的重点。

  不用土,不用光照,在实验室里也能育苗——这种新鲜的生产方式,令出身农家的严云好奇不已。工作之余,他常常去公司的实验室向技术员讨教,并自己上网查资料琢磨,逐渐成了半个“行家”。

  2010年春节回到保康,严云听说当地兴起中药材种植,白芨、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种苗供不应求,便起了返乡开展中药材组培育苗的念头。他找到儿时的小伙伴大林村村民胡祖涛合伙,向保康县农商行申请8万元免息贷款,购置了生化培养箱、光照培养架等所需的设备,在店垭镇建立了组培室,正式开启农业科技创业之路。

  严云笑言,组培育苗的技术并不复杂,且目前已发展成熟,只是本地了解的人太少,自己做的并不算高科技。相比露地育苗,组培育苗的生产成本要高得多,投入前要先考察市场,采取订单生产的方式。截至目前,他的组培室已累计培育出白芨、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种苗10万多株,俏销店垭镇及周边5个乡镇药材种植地区,年收入近10万元。

  谈起将来,严云说,自己看好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组培室下一步订单种植的规模和品种,还计划建设全自动化大棚和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争取实现工厂化育苗来满足本地种苗需求,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彤 通讯员杨韬)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