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空了,错峰停外来车 满了,停到附近单位 武昌区探索“爱车回家”新模式
武印二村小区停车井然有序 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摄
白天小区车主开车上班去了,错峰让外来车辆进小区内停车,以停车费养物业管理;夜间,小区车位不够停,与附近单位协商,利用职工下班车开回家的时间错峰停车。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武昌区正在探索这样的“爱车回家”新模式。
空了,就错峰吸收外来车辆
位于武昌内沙湖之滨的四清里社区里的老旧小区“武印二村”,共有13栋楼房和两排平房,有居民512户1932人。这样一个业主多、经费少的小区,如何实现自治管理?车管会核心管理员叶红接介绍,在武昌区房管局物业科的指导下,小区业主知道了“车管会”这样的特殊管理形式。
之后,通过多次开放空间的形式,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和车主议事会,终于成立了“以停车费养小区管理”形式的车管会,还通过拆除一些无用的老旧公用设施、对小区内道路合理划线等方式,规划出近130个停车位。
2017年8月,小区停车位开始正式收费,收费标准为业主每辆车每个月缴纳100元停车费。此后,小区业主共同商议,决定利用白天业主开车上班的时间,安排周边车辆错峰进小区临停,一个小时收2元,如果超过12小时就收25元封顶,而这个收费也为小区的物业提供了收入。
2018年3月,为了保证小区内车辆的安全停放,车管会经车主同意,又在武印二村院内安装了16个摄像头设备和重新更新了车辆道闸系统。小区通过车辆管理,已经越来越智能化了。
满了,协调附近企业停车位
位于武昌区水果湖的供暖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小区物业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里一共有四栋楼,216户住户,但仅有53个停车位。小区内人多车多,车位少,常常会遇到小区车位不够停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物业人员与小区邻近的单位——省直供暖中心联系。在中心内约有100多个车位,经过双方协商,供暖中心同意让供暖小区内晚上实在无法停下的业主车辆,可以在供暖中心职工下班将车开走后,停到中心停车场内。此举终于缓解了该小区的停车难题。
小了,改菜地为停车场
梅隐寺社区中山路683号(原公安五处小区),是老式小区的典型,没有物业管理,近年来通过党总支领导,寻求自管新模式,摸索自治好办法。小区自管会核心成员朱利群介绍,小区管理伊始,资金筹集和流动是主要的困难,公安五处自管委不希望向居民收物业费来实现可持续运转。
2016年,通过社区党总支和公安五处小区自管委老干部之间的数次磋商协调,自管会在全体业主同意后,将小区院内的十几亩菜地改建为了停车场,规划出了60多个停车位,并安排专人管理,作为小区各项服务的资金来源。
通过管理停车场收取的经费,作为居民自治的启动基金,小区门卫负责安全管理的同时监管停车场,今年小区还通过错峰停车协调附近外来车辆白天进院停车,每小时收费3-5元不等,更增加了小区自治资金。此外,还在小区内加装了电动车和自行车棚,真正实现了“爱车回家”。
武昌区推广“爱车回家”新模式
据悉,2018年,武昌区计划通过整合停车资源,加强交通秩序管理,高效利用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方式,全年力争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題。
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资或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地下及地上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停车场地;允许老旧社区周边部分道路开通车辆夜间临时停放,形成以社区内停车为主体、社区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新型停车体系;利用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开辟地下停车场,增强土地的复合利用。另一方面,对社区内现有停车泊位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利用边角地、闲置绿地等存量资源,建设一批平面停车泊位;同时,通过高效利用社区内闲置空地,建设一批立体停车设施,有效增加停车泊位。(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通讯员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