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党员科学家黄群以身许国的无悔人生

湖北日报2018-08-29 09:01:41

  原标题:忠诚,生命的底色 ——党员科学家黄群以身许国的无悔人生 

党员科学家黄群以身许国的无悔人生

图为:黄群﹙左﹚生前和黄旭华院士合影。﹙资料图片由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提供﹚

  巨浪滔天,是什么让他舍生忘死?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还会义无反顾冲向码头抢险吗?“当然会!”“一定会!”“绝对会!”

  他的家人、朋友、同事,无不这样回答,“因为,他就是那样一个人。”

  来不及与77岁的老母亲道别,来不及再看一眼他以命相护、安然无恙的试验平台……

  8月20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一位从湖北走出去的党员科学家,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抢险战中以身殉职,年仅51岁。和他一同壮烈牺牲的,还有宋月才、姜开斌两位同志。

  英才长空撑巨擘,壮志碧海陨中坚。

  他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谁能想到,这是黄群最后一次书写入党誓词。

  妻子亢群整理黄群遗物时发现,调到大连的480多天里,黄群使用了5个笔记本。

  8月15日,他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完整的入党誓词。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如此耀眼。

  5天后,他用行动作出了最壮烈的诠释。

  这是黄群最后的人生刻度:

  8月16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巡查码头。

  8月19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实时掌握试验平台动态。

  8月20日早晨,黄群赶到码头检查,要求保障人员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哪里等得到半小时,每隔5分钟,他就主动询问一次。

  ……

  谁又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旅程中,海上试验平台是黄群的最后一站。

  台风“温比亚”过境,七六〇所南码头,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在罕见的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晃。 

  这是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平台,一旦失控,平台就可能保不住了。

  8月20日10时30分许,危急关头,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冲上码头,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一段监控视频里,留下他们冲向海浪的身影:

  300米长的码头上,一个30多米高的巨浪袭来,几名同志倒下了;浪头过去,他们又艰难站了起来,继续奋力前冲!

  坚毅的身影,撼人心魄!

  顽强的前进,让人泪目!

  “浪打在身上很疼,睁不开眼睛。那时候考虑不了个人安危,就想赶快过去,把平台控制住,把平台上的人保住。”参与抢险的七六〇所规划处副处长孙逊说,“黄群就是那样一个人,如果有下次,他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

  身先士卒,英勇无惧,黄群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震撼人心的选择。

  英雄魂,赤子心。

  妻子说,他冲上去,想抢救的不仅仅是国家财产,那就像他血脉相连的孩子一样,已融入他多年的梦想、深深的眷恋。

  “许党报国,至死不渝!”黄群牺牲后,他的老部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质量部副主任高峰深情诉说。

  忠贞——用生命托举舰船报国的梦想

  谁能想到,一心梦想献身军工的他,如星陨落。

  在家人、同事、同学的记忆中,投身船舶事业是黄群的梦想。

  他们是了解他的。

  出生在武汉,父母是医生,1985年高考,家人希望他子承父业。但填报志愿时,他悄悄选择了华中工学院船舶工程专业。

  一张褪色的彩色照片上,黄群脸上写满为军工献身的豪情。那是1989年在上海沪东船厂实习时,他在舰船上的留影。

  “学船舶、干船舶,谁不想干出我们自己的航母、潜艇,谁没有一个舰船报国梦?”他的校友、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张锦岚动情地说。

  1989年,黄群毕业分配到位于武汉的七一九所,这是“国之重器”的摇篮。

  他对同学说:“我真幸运,能进入军工单位,进入我国舰船研制的总体所。”

  当时,黄群所在的总体室,十几名设计人员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他利用休息时间,把图纸挂在四面墙上,趴在墙上修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黄群对事业的执着让人钦佩。”七一九所老专家闫学琳感叹。

  干军工,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而是没事干。那些年,七一九所没有太多任务。为给员工发工资,军工企业不得不生产洗衣机、塑钢窗等。和黄群一起分到七一九所的15名大学生,流失一大半。

  他留了下来,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学习本领。

  有人劝他跳槽,他笑称自己是“钉子”,“钉”在这里不走了。

  梦想让他更投入。

  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研制任务中,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飞快地转了起来。

  七一九所研究员高同兵和黄群共事多年。他回忆,那时,黄群不仅平时加班加点,在研制的关键节点更是亲力亲为,精益求精,深受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赏识。

  梦想让他更执着。

  一次,一个外协厂家的设备要上装备,经过多个审批流程后,最终“卡”在了质量部。“不行!这个产品出现过脱漆问题,整改后还是有问题,上装备不合适。”担任质量部部长的黄群将隐患挡在了装备外。

  在黄群和同事的努力下,他们建立起74项安全生产标准,总结固化成为制度,成为中船重工的一面旗帜。

  同事们说,他热爱军工,一心为了工作,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境界。

  黄群刚参加工作时,我国和国外舰船设计制造差距不小。现在,中国不断创造奇迹,国产航母、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相继下水。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让黄群心潮澎湃。在一篇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中,他写道:“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七六〇所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用生命托举舰船报国的梦想,他做到了!

  忠魂——忠就是孝,家国之情融入报国之志

  谁能想到,10天前回家探亲时,那个有说有笑、给老母亲换灯泡的儿子,就这么走了。

  成长于党员家庭,执着于舰船事业,黄群的家国情怀,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

  近年来,父亲、妹妹因病离世。平日里,他再忙,也要抽时间探望母亲。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黄群的母亲郑厚玮10年坚持在社区义诊8000多人次。

  去年4月,黄群调任大连工作,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

  母亲叮嘱:“不要担心我,听组织的话,好好干,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平日里,黄群每天下午总会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忠就是孝,孝就是忠,母子之间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默契。

  但8月20日的那个下午,母亲迟迟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

  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黄群已经走了,我们必须坚强地活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振作起来。”岁月的痕迹刻在脸上,老母亲的话坚强如铁。

  同事们再也看不到那个脚步匆匆的黄群了。

  “真希望时间永远停在8月20日上午,那样,他就不会离开了。”七一九所高级工程师胡必忠一开口便红了眼圈。8月10日,他在地铁站偶遇回汉探亲的黄群,两人聊了很久,问工作问家庭。

  妻子再也等不到黄群进门就喊“小亢,小亢”了。

  妻子亢群也是一名舰船人,她理解丈夫、体谅丈夫:“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生命。”

  儿子再也等不到父亲的音容笑貌了。

  “海智,我们真的很爱你,这里有你温暖的家,累了、烦了,就来视频我们……”在整理遗物时,儿子黄海智找到一封父亲生前写给他的亲笔信。薄薄两页纸上,父爱如山。

  “我一定要努力深造,学成回国后,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24岁的黄海智在德国留学,明年本科毕业,父亲永远是他心中的榜样。

  黄群和94岁的黄旭华院士是邻居,同住在七一九所家属院。

  上世纪50年代起,黄院士隐姓埋名为国铸舰。此后,共和国掀开核潜艇历史的新篇章,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忠诚奉献不曾改变;

  斗转星移,碧海作证,信仰传承不曾改变。

  以黄旭华、黄群为优秀代表的党员科学家们,赤胆忠心,侠骨柔情。他们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诠释着许党报国的忠诚与信仰。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生命,为祖国而澎湃。

  致敬!中国脊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邓伟 李源)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