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们牵线搭桥,1300万元贷款已经到位……”8月14日,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华难掩激动。
利民管业2018年订单暴增,已排到2019年底,但流动资金缺乏成为扩产瓶颈,过去至少要半年才能跑下来的贷款,如今政府上门服务,组织银企对接后,不到两个月就拿到救急资金。
这是宜昌2018年7月起全面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的一个缩影,宜昌市科级以上干部均负责对口一家企业,把企业难题变成政府改革责任清单,逐一列明、逐一解决、逐一销号,推动政府从简政放权到全面创新,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帮助企业破“瓶颈”
宜昌均瑶广场今年向文创项目转型,打造一个室内动物科普主题公园,“想要引进一批国家级保护动物,但‘借览证’的办理比较复杂,且没有相关案例可借鉴。”项目负责人代力说,跑这个证难度极大,曾一度想放弃。
对口服务均瑶广场的西陵区政协副主席朱文胜很坚持,“想吃螃蟹就不怕夹”,带着企业一起跑,多次在省、市、区各级职能部门间进行协调,最终让这家鄂西地区首家室内动物园顺利开张。“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是动真格的,有求必应。”湖北必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纯对记者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对口干部提出,农民工劳务费无法作为成本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没想到宜昌市税务局立刻为此专门组织协调会,告知符合法规的劳务费是可以凭借内部凭证税前扣除的,并且通过“航信帮帮”,动动鼠标就可以打印劳务发票。“在多个地方都有投资,跑税务几乎跑断腿,可是在宜昌,实在没想到坐在家里就可减税。”王纯深有感触。
企业痛点是政府的发力点
截至目前,“千名干部进千企”领导小组共收集工业企业反映问题228个,服务业企业诉求116个,已现场解决或基本解决10个,正在协调解决37个,其余的将交专项协调小组、市政府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政府精准服务发力点,逐一列入问题清单、目标清单、责任清单。
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引进难。这是在宜昌的企业家们普遍反映的老大难问题。
要啃下“硬骨头”!“千名干部进千企”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设置企业融资、人力资源、降成本、营商环境4个专业协调小组和一个督查组,“政府也不是包打天下,手段重在搭建平台,协调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推进问题解决。”“千名干部进千企”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正如利民管业总经理李中华感受到的,“如果没有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并帮助联系和对接,同银行的合作不会这么顺畅。”
解开融资难题的不只利民管业。近一个月来,仅在宜昌伍家岗区,已有21家银行与该区21家企业对口授信。
银企频频成功对接的背后,一方面是政府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是政府精准施策,出台财政增信贷等一系列举措,化解企业抵押物不足、贷款成本过高的痛点。
干部乐当“店小二”
“经济结构性转型期,企业谋发展变‘坐商’为‘行商’,行政人员更要变‘坐政’为‘行政’,不能坐在办公室‘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役中,每一名干部都要乐当‘服务官’‘店小二’。”宜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启动“首席服务官”制度的宜昌市西陵区,已初现改革红利,近一年来该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10人;在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20个,涉及资金30多亿元;申报专利更是突破2000件……
发展环境如何,资本投票最直接。2018年前6月,宜昌民间投资733.75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湖北省民间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深圳东阳光集团近17年来连续8次对宜昌追加投资,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该集团董事长张中能说,从项目规划审批,到企业配套水电,从银行金融支持,到人才引进,多年来,东阳光在宜昌感受到的是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宜昌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投资宝地。
此次“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契机,将形成“清亲”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宜轩)